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1 | 下载0

目的 分析孕妇发生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的高危因素,为降低早产率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2017 年1 月-2019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分娩的25 715名单胎活产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产妇基本信息和其配偶年龄等资料,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后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筛选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7-2019年共发生早产1 036例(4.0%),其中自发性早产720例(2.8%),治疗性早产316例(1.2%),自发性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性早产发生率(P<0.01).1 036例早产儿中,极早早产26例(2.5%),早期早产140例(13.5%),中期早产78例(7.5%),晚期早产792例(76.5%).孕产妇高龄、配偶高龄、经产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对新生儿的危害极大,尤其是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不仅影响新生儿身体发育,而且增加新生儿发生近、远期并发症的风险.筛选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的危险因素,对有此类风险的孕产妇进行早期预测和预防可降低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发生率,对提升新生儿存活率,降低早产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姜宁宁;钟利君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2021 年 36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1 | 下载:0
作者:
姜宁宁;钟利君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2021 年 36卷 4期
标签:
极早早产 早期早产 高危因素
目的 分析孕妇发生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的高危因素,为降低早产率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2017 年1 月-2019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分娩的25 715名单胎活产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产妇基本信息和其配偶年龄等资料,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后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筛选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7-2019年共发生早产1 036例(4.0%),其中自发性早产720例(2.8%),治疗性早产316例(1.2%),自发性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性早产发生率(P<0.01).1 036例早产儿中,极早早产26例(2.5%),早期早产140例(13.5%),中期早产78例(7.5%),晚期早产792例(76.5%).孕产妇高龄、配偶高龄、经产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对新生儿的危害极大,尤其是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不仅影响新生儿身体发育,而且增加新生儿发生近、远期并发症的风险.筛选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的危险因素,对有此类风险的孕产妇进行早期预测和预防可降低极早早产和早期早产发生率,对提升新生儿存活率,降低早产率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