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45 | 下载0

目的 研究氯胺酮在大白兔体内死后弥散过程和再分布机制.方法 48只实验大白兔随机分为8组,采用缺氧处死后以150mg/kg氯胺酮灌胃,尸体仰卧位于室温下放置;在0~96h内分8个时间点各解剖1组,提取体液和脏器组织样品;采用GC/MS法定性结合GC-NPD法定量检测样品中氯胺酮含量,并计算心血/外周血中氯胺酮含量的比值.结果 大白兔死后氯胺酮灌胃尸体放置96h内,脑、尿液、玻璃体液、左上/下肢肌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氯胺酮,心血、外周血、心肌、脾、肾、肝、肺、胆汁中氯胺酮含量随死后时间呈动态升高的变化;其中距离胃较近的组织(如脾)较早检测到含量较高的氯胺酮,而距离较远的组织或体液中氯胺酮含量较低且较晚检测到;心血/外周血中氯胺酮含量比值为1.73.结论 氯胺酮在家兔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从胃到器官组织、心血顺浓度梯度弥散是主要机制.脑、玻璃体液、尿液、肢体肌肉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可作为生前服毒与死后染毒氯胺酮的鉴别依据.

作者:高渊;程晓花;钱玮;武斌;贾娟;曹洁;尉志文;杜艳;王玉瑾

来源: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5 年 30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45 | 下载:0
作者:
高渊;程晓花;钱玮;武斌;贾娟;曹洁;尉志文;杜艳;王玉瑾
来源: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5 年 30卷 3期
标签:
法医毒理学 氯胺酮 死后弥散 死后再分布 机制 forensic toxicology ketamine postmortem diffusion postmortem redistribution mechanism
目的 研究氯胺酮在大白兔体内死后弥散过程和再分布机制.方法 48只实验大白兔随机分为8组,采用缺氧处死后以150mg/kg氯胺酮灌胃,尸体仰卧位于室温下放置;在0~96h内分8个时间点各解剖1组,提取体液和脏器组织样品;采用GC/MS法定性结合GC-NPD法定量检测样品中氯胺酮含量,并计算心血/外周血中氯胺酮含量的比值.结果 大白兔死后氯胺酮灌胃尸体放置96h内,脑、尿液、玻璃体液、左上/下肢肌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氯胺酮,心血、外周血、心肌、脾、肾、肝、肺、胆汁中氯胺酮含量随死后时间呈动态升高的变化;其中距离胃较近的组织(如脾)较早检测到含量较高的氯胺酮,而距离较远的组织或体液中氯胺酮含量较低且较晚检测到;心血/外周血中氯胺酮含量比值为1.73.结论 氯胺酮在家兔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从胃到器官组织、心血顺浓度梯度弥散是主要机制.脑、玻璃体液、尿液、肢体肌肉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可作为生前服毒与死后染毒氯胺酮的鉴别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