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4 | 下载18

目的探讨脑循环血液流变学在急性CO中毒后的变化及在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腹腔间隔注射CO制备急性CO中毒模型,动态检测染毒后大鼠(即刻组、1 d、3 d、7 d、14 d、21 d)颈静脉血的全血粘度(1s-1、5s-1、30s-1、200s-1)、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并作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在不同的切变率下(1s-1、5s-1、30s-1、200s-1),染毒即刻组大鼠脑循环全血粘度显著降低,染毒后1~14 d显著增高;染毒后1、7、14 d,大鼠脑循环血浆粘度均显著升高;染毒即刻组大鼠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后又逐渐恢复,染毒后7 d,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染毒前;染毒后脑循环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急剧升高,14 d后逐渐恢复正常;染毒即刻组大鼠RBC、Hb、HCV明显降低,后即恢复正常.结论急性CO中毒大鼠恢复期脑血液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升高,从而增加血流阻力和减慢流速,导致脑循环灌注不良,发生脑循环障碍.急性CO中毒大鼠早期脑血液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RBC、Hb、HCV明显降低,提示CO生理特性可能参与对血液的影响效应.

作者:崔书杰;赵金垣;王耀宏

来源: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2 年 15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4 | 下载:18
作者:
崔书杰;赵金垣;王耀宏
来源: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2 年 15卷 6期
标签:
急性CO中毒 迟发脑病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目的探讨脑循环血液流变学在急性CO中毒后的变化及在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腹腔间隔注射CO制备急性CO中毒模型,动态检测染毒后大鼠(即刻组、1 d、3 d、7 d、14 d、21 d)颈静脉血的全血粘度(1s-1、5s-1、30s-1、200s-1)、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并作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在不同的切变率下(1s-1、5s-1、30s-1、200s-1),染毒即刻组大鼠脑循环全血粘度显著降低,染毒后1~14 d显著增高;染毒后1、7、14 d,大鼠脑循环血浆粘度均显著升高;染毒即刻组大鼠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后又逐渐恢复,染毒后7 d,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染毒前;染毒后脑循环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急剧升高,14 d后逐渐恢复正常;染毒即刻组大鼠RBC、Hb、HCV明显降低,后即恢复正常.结论急性CO中毒大鼠恢复期脑血液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升高,从而增加血流阻力和减慢流速,导致脑循环灌注不良,发生脑循环障碍.急性CO中毒大鼠早期脑血液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RBC、Hb、HCV明显降低,提示CO生理特性可能参与对血液的影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