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8 | 下载0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层析手段,从采自广西北海的褐藻果叶马尾藻(Sar-gassum carpophyllum)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应用多种波谱技术,分别确定为:戈米辛N(Ⅰ),132S-羟基脱镁叶绿素a(Ⅱ),脱镁叶绿素a(Ⅲ),棕榈酸(Ⅳ),反丁烯二酸(V),时羟基苯甲酸(Ⅵ),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Ⅶ)和甘露醇(Ⅷ).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得到,Ⅰ首次从海洋生物中获得,Ⅰ-Ⅲ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和弱的肿瘤细胞毒性.

作者:汤海峰;易杨华;姚新生;许强芝;张淑瑜;孙鹏

来源:中国海洋药物 2002 年 21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8 | 下载:0
作者:
汤海峰;易杨华;姚新生;许强芝;张淑瑜;孙鹏
来源:
中国海洋药物 2002 年 21卷 6期
标签:
褐藻 果叶马尾藻 化学成分 稻瘟霉 生物活性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层析手段,从采自广西北海的褐藻果叶马尾藻(Sar-gassum carpophyllum)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应用多种波谱技术,分别确定为:戈米辛N(Ⅰ),132S-羟基脱镁叶绿素a(Ⅱ),脱镁叶绿素a(Ⅲ),棕榈酸(Ⅳ),反丁烯二酸(V),时羟基苯甲酸(Ⅵ),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Ⅶ)和甘露醇(Ⅷ).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得到,Ⅰ首次从海洋生物中获得,Ⅰ-Ⅲ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和弱的肿瘤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