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6 | 下载18

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前后冠状窦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入院3~5 h已确诊的AMI患者96例,其中84例有条件置入支架实现再通(再通组),12例因三支病变严重行保守治疗(未通组).再通组分别于冠状动脉开通前及开通后0、10、30、60、120、180 min各时间点抽取冠状窦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以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的水平.结果 再通组冠状窦内TNF-α和CRP水平在开通初期呈升高趋势,随着血管再通其水平逐渐下降,并分别于开通后30 min出现波峰;在开通后120 min和180 min时,再通组冠状窦内TNF-α和CRP水平较未通组明显降低;在开通后各时间点,再通组IL-6水平与未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与外周静脉血比较,冠状窦内TNF-α、IL-6及CRP的检测能更准确、更及时地反映局部急性炎症反应的变化,且介入治疗使梗阻血管再通后,能明显改善局部急性炎症反应,但再灌注和支架会对梗阻血管造成一定损伤.

作者:李华;赵爽;商德亚;来庆友

来源:中国急救医学 2009 年 29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6 | 下载:18
作者:
李华;赵爽;商德亚;来庆友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2009 年 29卷 5期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冠状窦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前后冠状窦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入院3~5 h已确诊的AMI患者96例,其中84例有条件置入支架实现再通(再通组),12例因三支病变严重行保守治疗(未通组).再通组分别于冠状动脉开通前及开通后0、10、30、60、120、180 min各时间点抽取冠状窦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以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的水平.结果 再通组冠状窦内TNF-α和CRP水平在开通初期呈升高趋势,随着血管再通其水平逐渐下降,并分别于开通后30 min出现波峰;在开通后120 min和180 min时,再通组冠状窦内TNF-α和CRP水平较未通组明显降低;在开通后各时间点,再通组IL-6水平与未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与外周静脉血比较,冠状窦内TNF-α、IL-6及CRP的检测能更准确、更及时地反映局部急性炎症反应的变化,且介入治疗使梗阻血管再通后,能明显改善局部急性炎症反应,但再灌注和支架会对梗阻血管造成一定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