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4 | 下载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动态成像能否区分兔存活与梗死心肌.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冠状动脉前降支悬吊组(20只)与结扎组(20只),均在施加作用因素1 h后行MSCT动态增强检查,注射对比剂开始后3 s至150 s连续扫描,并行10 min延迟扫描,测定缺血区心肌强化峰值与达峰时间、延迟强化CT值.处死动物后行TTC染色、组织学、心肌肌动蛋白抑制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区心肌是否存活.结果 冠状动脉悬吊组TTC染色阴性,组织学可见心肌细胞轻度肿胀及炎细胞浸润、微血管改变轻微,免疫组化评分为(158.20±9.40);动态扫描缺血区CT峰值(210.90±16.80)HU,达峰时间为(51.00±1.80)s,延迟增强CT值为(58.00±13.90)HU.冠状动脉结扎组TTC染色阳性,组织学可见心肌细胞明显肿胀、结构消失,微血管异常明显,免疫组化评分为(60.00±18.30);动态扫描缺血区CT峰值(157.60±23.60)HU,达峰时间为(65.00±3.10)s,延迟强化CT值为(89.00±15.30)HU.两组免疫组化评分、缺血区心肌CT峰值及达峰时间、延迟强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峰值、达峰时间及延迟扫描CT值与结扎及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动态扫描可作为区分兔梗死与存活心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全冠民;曹志勇;袁涛;李顺姬;雷建明

来源: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9 年 6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4 | 下载:5
作者:
全冠民;曹志勇;袁涛;李顺姬;雷建明
来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9 年 6卷 2期
标签:
心肌梗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动物实验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动态成像能否区分兔存活与梗死心肌.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冠状动脉前降支悬吊组(20只)与结扎组(20只),均在施加作用因素1 h后行MSCT动态增强检查,注射对比剂开始后3 s至150 s连续扫描,并行10 min延迟扫描,测定缺血区心肌强化峰值与达峰时间、延迟强化CT值.处死动物后行TTC染色、组织学、心肌肌动蛋白抑制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区心肌是否存活.结果 冠状动脉悬吊组TTC染色阴性,组织学可见心肌细胞轻度肿胀及炎细胞浸润、微血管改变轻微,免疫组化评分为(158.20±9.40);动态扫描缺血区CT峰值(210.90±16.80)HU,达峰时间为(51.00±1.80)s,延迟增强CT值为(58.00±13.90)HU.冠状动脉结扎组TTC染色阳性,组织学可见心肌细胞明显肿胀、结构消失,微血管异常明显,免疫组化评分为(60.00±18.30);动态扫描缺血区CT峰值(157.60±23.60)HU,达峰时间为(65.00±3.10)s,延迟强化CT值为(89.00±15.30)HU.两组免疫组化评分、缺血区心肌CT峰值及达峰时间、延迟强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峰值、达峰时间及延迟扫描CT值与结扎及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动态扫描可作为区分兔梗死与存活心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