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4 | 下载0

目的 研究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1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两组分别肌肉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和空质粒pcDNA3.1(+) (50 μg/只),2周后同法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后第7、14和21天每组各取小鼠3只,内眦采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随后脱颈处死小鼠,无菌取脾,分离脾细胞,用刀豆球蛋白A刺激培养,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IL-4的水平.结果 加强免疫后第7、14和21天,实验组均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在1:640以上,而对照组未检测到IgG抗体(P<0.01);实验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刺激指数分别为4.28±0.51、5.01±0.60和4.39±0.50,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分别为(42.06±4.26)、(66.02±6.02)和(58.29±3.75) pg/ml,IL-2含量分别为(38.21±5.11)、(64.79±8.67)和(52.69±7.15) 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检测到IL-4;实验组脾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分别为(42.20±5.96)

作者:李金福;陈建平;田玉;杨志伟;马莹;胡孝素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 年 29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4 | 下载:0
作者:
李金福;陈建平;田玉;杨志伟;马莹;胡孝素
来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 年 29卷 2期
标签:
杜氏利什曼原虫 无鞭毛体蛋白 基因疫苗 免疫原性
目的 研究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1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两组分别肌肉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和空质粒pcDNA3.1(+) (50 μg/只),2周后同法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后第7、14和21天每组各取小鼠3只,内眦采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随后脱颈处死小鼠,无菌取脾,分离脾细胞,用刀豆球蛋白A刺激培养,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IL-4的水平.结果 加强免疫后第7、14和21天,实验组均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在1:640以上,而对照组未检测到IgG抗体(P<0.01);实验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刺激指数分别为4.28±0.51、5.01±0.60和4.39±0.50,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分别为(42.06±4.26)、(66.02±6.02)和(58.29±3.75) pg/ml,IL-2含量分别为(38.21±5.11)、(64.79±8.67)和(52.69±7.15) 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检测到IL-4;实验组脾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分别为(42.2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