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3 | 下载0

目的 分析恶性疟原虫二氢乳清酸脱氢酶(Plasmodium falciparum dihydroorotate dehydrogenase,PfDHODH)抑制剂(二氢噻吩酮类化合物,编号50,以下简称PfDHODH抑制剂50)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作用特点及其诱导耐药的可能机制. 方法 恶性疟原虫氯喹敏感株(3D7株)和氯喹抗性株(Dd2株)同步化培养后分为不加药对照组、环状体期加药组和大滋养体期加药组,药物终浓度为80 nmol/L.分别在同步化后0h(环状体期)、24h(大滋养体期)、42 h涂薄血膜片镜检;通过逐步加大药物浓度的方法,体外诱导产生耐药虫株,3个月后经有限稀释培养,获得单克隆耐药虫株.采用SYBR Green Ⅰ染料法检测各耐药虫株对PfDHODH抑制剂50、氯喹和青蒿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PCR扩增各耐药虫株Pf dhodh基因并测序,分析其突变情况. 结果 与不加药对照组相比,环状体期加药组恶性疟原虫从滋养体到裂殖体的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大滋养体期加药组恶性疟原虫呈现明显的空泡化,核质密度大大降低.通过体外诱导并经有限稀释培养,获得44株PfDHODH抑制剂50的单克隆耐药虫株,其中,母本为Dd2、3D7的耐药虫株分别为24和20株,它们对PfDHODH抑制剂50的IC50分别为(2.284±0.096)和(0.678±0.018)μmol/L,较母本虫株的(0.018±0.002)和(0.015±0.002)μmol/L分别提高了近

作者:周洪昌;张慧;李小余;郭跃;姚韵靓;王莎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年 35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3 | 下载:0
作者:
周洪昌;张慧;李小余;郭跃;姚韵靓;王莎
来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年 35卷 4期
标签:
恶性疟原虫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 抑制剂 耐药 Plasmodium falciparum Dihydroorot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 Drug resistance
目的 分析恶性疟原虫二氢乳清酸脱氢酶(Plasmodium falciparum dihydroorotate dehydrogenase,PfDHODH)抑制剂(二氢噻吩酮类化合物,编号50,以下简称PfDHODH抑制剂50)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作用特点及其诱导耐药的可能机制. 方法 恶性疟原虫氯喹敏感株(3D7株)和氯喹抗性株(Dd2株)同步化培养后分为不加药对照组、环状体期加药组和大滋养体期加药组,药物终浓度为80 nmol/L.分别在同步化后0h(环状体期)、24h(大滋养体期)、42 h涂薄血膜片镜检;通过逐步加大药物浓度的方法,体外诱导产生耐药虫株,3个月后经有限稀释培养,获得单克隆耐药虫株.采用SYBR Green Ⅰ染料法检测各耐药虫株对PfDHODH抑制剂50、氯喹和青蒿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PCR扩增各耐药虫株Pf dhodh基因并测序,分析其突变情况. 结果 与不加药对照组相比,环状体期加药组恶性疟原虫从滋养体到裂殖体的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大滋养体期加药组恶性疟原虫呈现明显的空泡化,核质密度大大降低.通过体外诱导并经有限稀释培养,获得44株PfDHODH抑制剂50的单克隆耐药虫株,其中,母本为Dd2、3D7的耐药虫株分别为24和20株,它们对PfDHODH抑制剂50的IC50分别为(2.284±0.096)和(0.678±0.018)μmol/L,较母本虫株的(0.018±0.002)和(0.015±0.002)μmol/L分别提高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