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2 | 下载0

目的 观察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隐性感染期小鼠经再感染、免疫抑制或盲传健康小鼠后的外周血红细胞内虫体密度的消长规律. 方法 取1只感染种鼠的外周血(虫密度为20%),腹腔接种6周龄雌性BALB/c健康小鼠12只,100μl/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再感染组、免疫抑制组和盲传组,每组3只.4组感染小鼠连续28 d尾部采血,吉氏染色法观察田鼠巴贝虫形态变化,并计算红细胞染虫率,构建隐性感染小鼠模型.再感染组隐性感染小鼠再次腹腔接种相同剂量的田鼠巴贝虫感染种鼠血;免疫抑制组隐性感染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5 mg/只,连续注射5d;盲传组3只隐性感染小鼠取眼眶血,分别腹腔盲传接种健康雌性BALB/c小鼠各3只,100 μl/只.3组小鼠继续尾部采血28 d,镜下计数感染红细胞,计算染虫率,并观察田鼠巴贝虫形态变化. 结果 对照组、再感染组、免疫抑制组和盲传组小鼠外周血均于感染后第3天查见田鼠巴贝虫体,第7天红细胞染虫率最高,分别为73.2%、78.0%、76.2%及79.0%,随后染虫率逐渐下降,至第28天外周血镜检阴性,进入隐性感染阶段.再感染组小鼠再次感染后28 d内,每天染虫率均为0.免疫抑制组小鼠在免疫抑制后第2天查见虫体,第12天染虫率再次达到高峰,为65.2%,随后逐渐下降,至第22天再次进入隐性感染期.盲传组新

作者:蔡玉春;陈韶红;卢艳;艾琳;杨春利;陈家旭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年 35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2 | 下载:0
作者:
蔡玉春;陈韶红;卢艳;艾琳;杨春利;陈家旭
来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年 35卷 4期
标签:
巴贝虫病 田鼠巴贝虫 隐性感染 输血感染 免疫抑制 Babesiosis Babesia microti Latent infection Transfusion infection Immunosuppression
目的 观察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隐性感染期小鼠经再感染、免疫抑制或盲传健康小鼠后的外周血红细胞内虫体密度的消长规律. 方法 取1只感染种鼠的外周血(虫密度为20%),腹腔接种6周龄雌性BALB/c健康小鼠12只,100μl/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再感染组、免疫抑制组和盲传组,每组3只.4组感染小鼠连续28 d尾部采血,吉氏染色法观察田鼠巴贝虫形态变化,并计算红细胞染虫率,构建隐性感染小鼠模型.再感染组隐性感染小鼠再次腹腔接种相同剂量的田鼠巴贝虫感染种鼠血;免疫抑制组隐性感染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5 mg/只,连续注射5d;盲传组3只隐性感染小鼠取眼眶血,分别腹腔盲传接种健康雌性BALB/c小鼠各3只,100 μl/只.3组小鼠继续尾部采血28 d,镜下计数感染红细胞,计算染虫率,并观察田鼠巴贝虫形态变化. 结果 对照组、再感染组、免疫抑制组和盲传组小鼠外周血均于感染后第3天查见田鼠巴贝虫体,第7天红细胞染虫率最高,分别为73.2%、78.0%、76.2%及79.0%,随后染虫率逐渐下降,至第28天外周血镜检阴性,进入隐性感染阶段.再感染组小鼠再次感染后28 d内,每天染虫率均为0.免疫抑制组小鼠在免疫抑制后第2天查见虫体,第12天染虫率再次达到高峰,为65.2%,随后逐渐下降,至第22天再次进入隐性感染期.盲传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