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4 | 下载185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方式.方法:1993~2003年我院治疗各类胸腰椎(T5~L5)肿瘤患者72例,其中全脊椎切除、随访2年以上、没有肿瘤复发和转移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者12例,骨巨细胞瘤9例,单发浆细胞性骨髓瘤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一期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11例,次全脊椎切除1例,以5种不同方式重建,分别为前路内固定加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ASP)5例、前路内固定加后路多节段Luque环内固定(AMP)4例、单纯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SP)1例、单纯后路多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MP)1例、单纯前路内固定(A)1例.观察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度变化、植骨融合情况、有无植骨骨折及下沉等并发症.结果:随访2.5~13年,平均6.6年.ASP方式重建的5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丢失0°~7°,平均2.4°,植骨全部融合,无植骨骨折,1例因术中损伤终板而出现人工椎体轻度下沉.AMP方式重建的4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丢失0°~9°,平均5°,植骨全部融合,无植骨骨折或下沉;其中1例术后1.5年植骨融合后取出后方固定,仅保留前方固定,出现植骨骨折及后凸畸形.SP或MP方式重建的2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分别丢失12°和13°,植骨块均骨折.次全脊椎切除A方式重建的1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无丢失,植骨融合且无植骨

作者:韦峰;刘忠军;党耕町;马庆军;刘晓光;姜亮

来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6 年 16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4 | 下载:185
作者:
韦峰;刘忠军;党耕町;马庆军;刘晓光;姜亮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6 年 16卷 11期
标签:
脊柱肿瘤 全脊椎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方式.方法:1993~2003年我院治疗各类胸腰椎(T5~L5)肿瘤患者72例,其中全脊椎切除、随访2年以上、没有肿瘤复发和转移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者12例,骨巨细胞瘤9例,单发浆细胞性骨髓瘤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一期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11例,次全脊椎切除1例,以5种不同方式重建,分别为前路内固定加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ASP)5例、前路内固定加后路多节段Luque环内固定(AMP)4例、单纯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SP)1例、单纯后路多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MP)1例、单纯前路内固定(A)1例.观察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度变化、植骨融合情况、有无植骨骨折及下沉等并发症.结果:随访2.5~13年,平均6.6年.ASP方式重建的5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丢失0°~7°,平均2.4°,植骨全部融合,无植骨骨折,1例因术中损伤终板而出现人工椎体轻度下沉.AMP方式重建的4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丢失0°~9°,平均5°,植骨全部融合,无植骨骨折或下沉;其中1例术后1.5年植骨融合后取出后方固定,仅保留前方固定,出现植骨骨折及后凸畸形.SP或MP方式重建的2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分别丢失12°和13°,植骨块均骨折.次全脊椎切除A方式重建的1例患者矢状面Cobb角无丢失,植骨融合且无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