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6 | 下载144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研究腰椎间盘纤维环切口不同修复方法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选取小牛腰椎标本制成50个脊柱功能节段,每个节段均在纤维环上作一10mm横切口。按照不同修复方法随机平均分为5组:粘合剂组(A组,选用DermaBond粘合切口)、简单缝合组(B组,采用常规U型缝合法处理切口)、MPSS组(C组,采用改良荷包缝合法处理切口)、粘合剂+简单缝合组(D组)及粘合剂+MPSS组(E组),然后进行纤维环抗静水压强度测试及疲劳测试,根据各组的泄露压力和极限转数来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A~E组的泄露压力分别为(0.76±0.11)MPa、(1.66±0.11)MPa、(1.84±0.15)MPa、(1.88±0.13)MPa、(2.16±0.24)MPa。 E组泄露压力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疲劳测试中,从A~E组各组最后的极限转数分别为(4.42±0.59)万次、(8.06±0.75)万次、(8.44±1.01)万次、(9.76±0.23)万次、(9.88±0.21)万次。 E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粘合剂+改良荷包缝合法处理纤维环切口,具有较高的生物力学强度。

作者:杨洋;叶晓健;杨成伟;邓国英;程自申;余将明

来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4 年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6 | 下载:144
作者:
杨洋;叶晓健;杨成伟;邓国英;程自申;余将明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4 年 7期
标签:
纤维环 缝合 压力 生物力学 Annulus fibrosus Suture Intradiscal pressure Biomechanics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研究腰椎间盘纤维环切口不同修复方法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选取小牛腰椎标本制成50个脊柱功能节段,每个节段均在纤维环上作一10mm横切口。按照不同修复方法随机平均分为5组:粘合剂组(A组,选用DermaBond粘合切口)、简单缝合组(B组,采用常规U型缝合法处理切口)、MPSS组(C组,采用改良荷包缝合法处理切口)、粘合剂+简单缝合组(D组)及粘合剂+MPSS组(E组),然后进行纤维环抗静水压强度测试及疲劳测试,根据各组的泄露压力和极限转数来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A~E组的泄露压力分别为(0.76±0.11)MPa、(1.66±0.11)MPa、(1.84±0.15)MPa、(1.88±0.13)MPa、(2.16±0.24)MPa。 E组泄露压力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疲劳测试中,从A~E组各组最后的极限转数分别为(4.42±0.59)万次、(8.06±0.75)万次、(8.44±1.01)万次、(9.76±0.23)万次、(9.88±0.21)万次。 E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粘合剂+改良荷包缝合法处理纤维环切口,具有较高的生物力学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