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4 | 下载183

目的:对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进行相关影像解剖学研究,并观察其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腰椎MRI图像资料,男27例,女23例,年龄37.1±8.2岁.在PACS系统上选择L3/4、L4/5、L5/S1各一幅T2W1轴位图像进行测量,包括棘上韧带宽度及厚度,胸腰筋膜、骶棘肌总腱膜于棘上韧带附丽部及多裂肌间隙部的厚度.在2具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临床应用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5±8.0岁.单节段14例,双节段7例,三节段1例.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切口长度、切口显露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胸腰筋膜、骶棘肌总腱膜附丽于棘上韧带.于L3/4、L4/5、L5/S1层面,多裂肌间隙与后正中线间距分别为16.32±6.56mm,27.43±6.36mm,33.65±4.77mm;腰筋膜附丽部厚度分别为0.81±0.17mm,0.88±0.15mm,0.87±0.14mm,与其肌间隙部厚度差异不显著(仅L4/5层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骶棘肌总腱膜附丽部厚度分别为1.76±0.51 mm,1.71 ±0.40mm,1.78±0.50mm,同层面肌间隙部厚度分别为0.95±0.18mm,0.990.22mm,0.98±0.20mm,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尸体模拟手术示骶棘肌总腱膜深面与多裂肌之间存在潜在间隙,可无损伤分离至棘突旁,组织牵开

作者:瞿东滨;郑明辉;邹琳;车麟

来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5 年 25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4 | 下载:183
作者:
瞿东滨;郑明辉;邹琳;车麟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5 年 25卷 7期
标签:
腰椎手术 后正中入路 棘上韧带 解剖 临床应用 Lumbar surgery Posterior midline approach Supraspinal ligament Anatomy Clinical application
目的:对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进行相关影像解剖学研究,并观察其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腰椎MRI图像资料,男27例,女23例,年龄37.1±8.2岁.在PACS系统上选择L3/4、L4/5、L5/S1各一幅T2W1轴位图像进行测量,包括棘上韧带宽度及厚度,胸腰筋膜、骶棘肌总腱膜于棘上韧带附丽部及多裂肌间隙部的厚度.在2具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临床应用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5±8.0岁.单节段14例,双节段7例,三节段1例.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切口长度、切口显露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胸腰筋膜、骶棘肌总腱膜附丽于棘上韧带.于L3/4、L4/5、L5/S1层面,多裂肌间隙与后正中线间距分别为16.32±6.56mm,27.43±6.36mm,33.65±4.77mm;腰筋膜附丽部厚度分别为0.81±0.17mm,0.88±0.15mm,0.87±0.14mm,与其肌间隙部厚度差异不显著(仅L4/5层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骶棘肌总腱膜附丽部厚度分别为1.76±0.51 mm,1.71 ±0.40mm,1.78±0.50mm,同层面肌间隙部厚度分别为0.95±0.18mm,0.990.22mm,0.98±0.20mm,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尸体模拟手术示骶棘肌总腱膜深面与多裂肌之间存在潜在间隙,可无损伤分离至棘突旁,组织牵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