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69 | 下载0

目的 研究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arachnoid granulation,AG)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按年龄分组收集360例核磁共振检查颅内未见异常的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静脉窦内AG的分布、各年龄组AG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及同例患者AG形态随年龄变化情况.结果 经MRI检查发现,AG最常出现的部位是横窦,其次是上矢状窦、直窦、窦汇,海绵窦未见;未成年组随着年龄的增加,AG的直径逐步增大,数量逐步增多,分叶型AG数量也增多;中青年组AG直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波动于某范围内,形状基本保持不变,能检测出AG的患者的例数及AG直径与未成年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随着年龄的增加,AG直径减小,数量减少,分叶型AG数量也呈减少趋势,能检测出AG的患者例数及AG直径与中青年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蛛网膜颗粒数量、大小及形状有所差异,这些变化可能与生长发育、衰老及脑脊液吸收调节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克磊;魏梁锋;陶伟伟;李军;鲜亮;王守森

来源: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0 年 38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69 | 下载:0
作者:
李克磊;魏梁锋;陶伟伟;李军;鲜亮;王守森
来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0 年 38卷 5期
标签:
蛛网膜颗粒 核磁共振成像 年龄 脑脊液
目的 研究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arachnoid granulation,AG)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按年龄分组收集360例核磁共振检查颅内未见异常的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静脉窦内AG的分布、各年龄组AG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及同例患者AG形态随年龄变化情况.结果 经MRI检查发现,AG最常出现的部位是横窦,其次是上矢状窦、直窦、窦汇,海绵窦未见;未成年组随着年龄的增加,AG的直径逐步增大,数量逐步增多,分叶型AG数量也增多;中青年组AG直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波动于某范围内,形状基本保持不变,能检测出AG的患者的例数及AG直径与未成年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随着年龄的增加,AG直径减小,数量减少,分叶型AG数量也呈减少趋势,能检测出AG的患者例数及AG直径与中青年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蛛网膜颗粒数量、大小及形状有所差异,这些变化可能与生长发育、衰老及脑脊液吸收调节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