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9 | 下载310

目的 研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胼胝体病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参照2001年第八届莱比锡肝豆状核变性国际会议制定的诊断评分系统评分.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检查胼胝体压部病变.结果 3例患者均存在胼胝体压部病变,但均无胼胝体病变所致的失连接综合征表现.头颅MRI技术提示3例患者胼胝体病变主要为长T2异常信号、FLAIR像稍高信号,其中1例DWI呈高信号.出现胼胝体病变的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病情较重、脑部损伤弥漫(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中脑及桥脑).结论 胼胝体病变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少见的影像学表现,若在有典型基底节病变的同时还伴有胼胝体病变则高度支持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胼胝体病变也提示患者病情较重、脑部损伤弥漫,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周志华;胡纪源;韩咏竹;叶群荣;程楠;王训;王共强;张杰;杨任民

来源: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4 年 22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9 | 下载:310
作者:
周志华;胡纪源;韩咏竹;叶群荣;程楠;王训;王共强;张杰;杨任民
来源: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4 年 22卷 3期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corpus callos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目的 研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胼胝体病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参照2001年第八届莱比锡肝豆状核变性国际会议制定的诊断评分系统评分.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检查胼胝体压部病变.结果 3例患者均存在胼胝体压部病变,但均无胼胝体病变所致的失连接综合征表现.头颅MRI技术提示3例患者胼胝体病变主要为长T2异常信号、FLAIR像稍高信号,其中1例DWI呈高信号.出现胼胝体病变的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病情较重、脑部损伤弥漫(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中脑及桥脑).结论 胼胝体病变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少见的影像学表现,若在有典型基底节病变的同时还伴有胼胝体病变则高度支持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胼胝体病变也提示患者病情较重、脑部损伤弥漫,预后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