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0 | 下载0

目的:在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的理论框架下,考察不同完美主义维度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湖南省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206名,每位参加者被要求先后参加两次测试,两次测试时间间隔4个月.第—次测试选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MPS)、近乎完美主义量表(APS-R)、贝克抑郁问卷(BDI)、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状态焦虑问卷(S-AI)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第二次测试选用贝克抑郁问卷(BDI).结果:偏相关分析显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心理症状学指标显著正相关(Pr=0.36,0.46,0.58;P<0.001),而适应性完美主义与积极心理指标显著正相关(Pr=0.22,0.32,0.33;P<0.01).横断面研究显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中的差异性、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因子能显著正向预测抑郁症状(β=0.372,P<0.001;β=0.264,P<0.01);适应性完美主义各因子均不能显著预测抑郁症状(P>0.05).纵向研究结果显示,完美主义各因子均不能显著地预测4个月后抑郁水平的变化(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了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中的差异性、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因子能显著的正向预测抑郁水平.

作者:张斌;蔡太生;罗兴伟;朱虹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年 21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0 | 下载:0
作者:
张斌;蔡太生;罗兴伟;朱虹
来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年 21卷 1期
标签:
完美主义 抑郁症状 横断面研究 纵向研究
目的:在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的理论框架下,考察不同完美主义维度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湖南省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206名,每位参加者被要求先后参加两次测试,两次测试时间间隔4个月.第—次测试选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MPS)、近乎完美主义量表(APS-R)、贝克抑郁问卷(BDI)、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状态焦虑问卷(S-AI)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第二次测试选用贝克抑郁问卷(BDI).结果:偏相关分析显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心理症状学指标显著正相关(Pr=0.36,0.46,0.58;P<0.001),而适应性完美主义与积极心理指标显著正相关(Pr=0.22,0.32,0.33;P<0.01).横断面研究显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中的差异性、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因子能显著正向预测抑郁症状(β=0.372,P<0.001;β=0.264,P<0.01);适应性完美主义各因子均不能显著预测抑郁症状(P>0.05).纵向研究结果显示,完美主义各因子均不能显著地预测4个月后抑郁水平的变化(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了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中的差异性、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因子能显著的正向预测抑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