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5 | 下载0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蛋白C(PC)活性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和缺血再灌组(IR),IR组按照缺血和再灌的时间分为缺血30 min(I30)、再灌30 min (R30)、60 min (R60)和120 min(R120)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在体IR模型,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续监测心电图变化.从颈总动脉取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以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C活性;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游离蛋白S(FPS)的含量;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结果:IR组大鼠心电图明显改变且病理观察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间质水肿;与C组比较,血浆PC活性I30组明显下降(P<0.01),再灌注初期回升,而R120再次下降(P<0.01);血浆FPS含量再灌注初期升高(P<0.05),R120下降(P<0.05);血小板聚集率I30组和再灌注初期(R30、R60)升高(P<0.01);APTT再灌60 min后明显缩短(P<0.01),PT R120组缩短(P<0.01),TT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浆PC活性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发生显著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血小板的活化及血浆FPS含量改变有关.

作者:张娅;张根葆;季娜;王斐;吴娟

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 年 20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5 | 下载:0
作者:
张娅;张根葆;季娜;王斐;吴娟
来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 年 20卷 3期
标签: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C 血小板聚集率 蛋白S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protein C platelet aggregation protein S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蛋白C(PC)活性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和缺血再灌组(IR),IR组按照缺血和再灌的时间分为缺血30 min(I30)、再灌30 min (R30)、60 min (R60)和120 min(R120)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在体IR模型,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续监测心电图变化.从颈总动脉取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以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C活性;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游离蛋白S(FPS)的含量;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结果:IR组大鼠心电图明显改变且病理观察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间质水肿;与C组比较,血浆PC活性I30组明显下降(P<0.01),再灌注初期回升,而R120再次下降(P<0.01);血浆FPS含量再灌注初期升高(P<0.05),R120下降(P<0.05);血小板聚集率I30组和再灌注初期(R30、R60)升高(P<0.01);APTT再灌60 min后明显缩短(P<0.01),PT R120组缩短(P<0.01),TT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浆PC活性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发生显著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血小板的活化及血浆FPS含量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