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18 | 下载12

目的: 喷昔洛韦9位取代鸟嘌呤化合物,在体内外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II型(HSV-II),带状疱疹病毒(VIV)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我们从基础研究入手,在细胞水平上探讨喷昔洛韦对HPV(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细胞系的作用,为扩大此药的治疗适应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不同来源的宫颈癌细胞系CaSki(HPV16型阳性的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系)、Hela(HPV18型阳性的人宫颈腺上皮细胞系)、N(由HPV16 E6/E7基因和HSV的N片断共转染得到的恶性转化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系)和2BS(人正常纤维细胞) 及原代培养的正常人鳞状上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喷昔洛韦,测定不同细胞在喷昔洛韦药物作用下的半数致死浓度(ED50), 喷昔洛韦对上述细胞的ED50分别是2.5×10-3mol.L-1,7.5×10-3mg.L-1,2.5×10-3mg.L-1,5.0×10-3mg.L-1,15.0×10-3mg.L-1。选择合适的喷昔洛韦浓度加到各种细胞系中,在不同时间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改变及测定了各种细胞的生长速度(生长曲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选择7.5×10-3 mol.L-1喷昔洛韦作用于不同细胞,比较各自变化。作为阳性对照的N细胞24h后出现死亡,加药的第4d细胞几乎死亡殆尽,CaSki与N细胞的改变相近,表明喷昔洛韦药物对鳞状上皮细胞抑制作用

作者:陈连凤;王淼;王立良;司静懿;刘跃华;王家璧

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1 年 17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18 | 下载:12
作者:
陈连凤;王淼;王立良;司静懿;刘跃华;王家璧
来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1 年 17卷 2期
标签:
喷昔洛韦 宫颈癌细胞系 抑制作用
目的: 喷昔洛韦9位取代鸟嘌呤化合物,在体内外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II型(HSV-II),带状疱疹病毒(VIV)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我们从基础研究入手,在细胞水平上探讨喷昔洛韦对HPV(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细胞系的作用,为扩大此药的治疗适应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不同来源的宫颈癌细胞系CaSki(HPV16型阳性的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系)、Hela(HPV18型阳性的人宫颈腺上皮细胞系)、N(由HPV16 E6/E7基因和HSV的N片断共转染得到的恶性转化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系)和2BS(人正常纤维细胞) 及原代培养的正常人鳞状上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喷昔洛韦,测定不同细胞在喷昔洛韦药物作用下的半数致死浓度(ED50), 喷昔洛韦对上述细胞的ED50分别是2.5×10-3mol.L-1,7.5×10-3mg.L-1,2.5×10-3mg.L-1,5.0×10-3mg.L-1,15.0×10-3mg.L-1。选择合适的喷昔洛韦浓度加到各种细胞系中,在不同时间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改变及测定了各种细胞的生长速度(生长曲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选择7.5×10-3 mol.L-1喷昔洛韦作用于不同细胞,比较各自变化。作为阳性对照的N细胞24h后出现死亡,加药的第4d细胞几乎死亡殆尽,CaSki与N细胞的改变相近,表明喷昔洛韦药物对鳞状上皮细胞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