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9 | 下载24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建立的胃肠动力障碍动物模型,为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与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8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8组,每组10只。 A组空白对照组;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C组生理盐水灌胃组;D组甘草煎剂造模组;E组肢体缺血-再灌注造模组;F组冰水刺激造模组;G组阿托品造模组;H精氨酸造模组。造模结束后,测定实验小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比较各组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程度。结果各组模型小鼠胃内残留率分别为:A组43.5%,B组42.6%,C 组42.1%,D组70.7%,E 组57.2%,F组56.4%,G组59.5%,H组66.2%;各组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率分别为A组90.7%,B组89.1%,C组89.3%,D组62.2%,E组75.9%,F组71.5%,G组68.1%, H组72.1%。结论甘草煎剂造模组出现胃肠动力障碍最明显,造模可靠。

作者:李敏;陈洪;张程;邢德刚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年 1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9 | 下载:24
作者:
李敏;陈洪;张程;邢德刚
来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年 16期
标签:
胃肠动力障碍 动物模型 胃内残留率 小肠推进率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建立的胃肠动力障碍动物模型,为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与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8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8组,每组10只。 A组空白对照组;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C组生理盐水灌胃组;D组甘草煎剂造模组;E组肢体缺血-再灌注造模组;F组冰水刺激造模组;G组阿托品造模组;H精氨酸造模组。造模结束后,测定实验小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比较各组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程度。结果各组模型小鼠胃内残留率分别为:A组43.5%,B组42.6%,C 组42.1%,D组70.7%,E 组57.2%,F组56.4%,G组59.5%,H组66.2%;各组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率分别为A组90.7%,B组89.1%,C组89.3%,D组62.2%,E组75.9%,F组71.5%,G组68.1%, H组72.1%。结论甘草煎剂造模组出现胃肠动力障碍最明显,造模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