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9 | 下载98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gE、IgM和IgA抗体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根据带状疱疹发病的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分点注射混悬液(复方倍他米松1 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6 mL)1.5~2 mL日1次,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50 mg口服日2次,维生素B1片10 mg口服日3次,连续10天后进行疗效观察;采用ELISA法测定PHN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IgE、IgM和IgA抗体水平。结果: PHN患者治疗10天后,治疗组患者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86.18%,对照组总有效率56.92%,治疗组血清IgE、IgM和Ig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疗效,且临床副作用少。血清IgM、JgE和IgA水平与后遗神经痛密切相关。

作者:边芳;蔡正良;李亚琴;潘桂花;刘辉;瞿平元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 年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9 | 下载:98
作者:
边芳;蔡正良;李亚琴;潘桂花;刘辉;瞿平元
来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 年 9期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IgM IgE IgA 穴位注射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gE、IgM和IgA抗体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根据带状疱疹发病的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分点注射混悬液(复方倍他米松1 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6 mL)1.5~2 mL日1次,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50 mg口服日2次,维生素B1片10 mg口服日3次,连续10天后进行疗效观察;采用ELISA法测定PHN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IgE、IgM和IgA抗体水平。结果: PHN患者治疗10天后,治疗组患者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86.18%,对照组总有效率56.92%,治疗组血清IgE、IgM和Ig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疗效,且临床副作用少。血清IgM、JgE和IgA水平与后遗神经痛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