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8 | 下载0

目的 研究1997和2009年深圳市居民慢性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1997和2009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7 956名和8 487名15~69岁深圳市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慢性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包括现在吸烟、重度饮酒、静态生活方式和超重或肥胖的人群暴露水平、聚集度和组合类型变化.结果 1997-2009年,4种行为危险因素人群暴露水平和聚集度明显上升.除重度饮酒暴露率由38.94%下降至19.90%外,静态生活方式、超重或肥胖、现在吸烟分别由31.05%、29.66%和15.26%上升至48.77%、37.64%和18.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37.422、574.492、125.304、41.256,P<0.01).人均危险因素聚集数和具备2项及以上行为危险因素者的比例分别从1997年的1.14±0.03和35.17%上升至2009年的1.25±0.05和35.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5,x2=58.454,P<0.01).结论 深圳市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流行日趋严重.开展针对多个危险因素、个性化综合行为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暴露.

作者:周海滨;雷林;彭绩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3 年 21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8 | 下载:0
作者:
周海滨;雷林;彭绩
来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3 年 21卷 5期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行为危险因素 监测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Behavioral risk factors Surveillance
目的 研究1997和2009年深圳市居民慢性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1997和2009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7 956名和8 487名15~69岁深圳市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慢性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包括现在吸烟、重度饮酒、静态生活方式和超重或肥胖的人群暴露水平、聚集度和组合类型变化.结果 1997-2009年,4种行为危险因素人群暴露水平和聚集度明显上升.除重度饮酒暴露率由38.94%下降至19.90%外,静态生活方式、超重或肥胖、现在吸烟分别由31.05%、29.66%和15.26%上升至48.77%、37.64%和18.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37.422、574.492、125.304、41.256,P<0.01).人均危险因素聚集数和具备2项及以上行为危险因素者的比例分别从1997年的1.14±0.03和35.17%上升至2009年的1.25±0.05和35.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5,x2=58.454,P<0.01).结论 深圳市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流行日趋严重.开展针对多个危险因素、个性化综合行为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