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5 | 下载0

目的 了解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为制定超重及肥胖防治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苏州市慢性病中期评估资料,计算30 578名35岁及以上居民的体质指数(BMI),分析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超重及肥胖的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 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率为35.6%,肥胖率为8.1%.男性超重率(37.8%)高于女性(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9,P<0.01).女性肥胖率(8.4%)高于男性(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25,P<0.05).城市人群肥胖率(8.6%)显著高于农村人群(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0,P<0.01).城市人群超重率(36.0%)与农村人群(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P=0.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饮酒、爱喝浓茶及口味偏咸等,其OR值(95%CI)分别为1.068(1.002~1.038)、1.01(1.00~1.03)、1.47(1.35~1.60)、1.31(1.20~1.43)、1.25(1.16~1.34).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需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

作者:王海涛;徐添;胡一河;张永红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4 年 22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5 | 下载:0
作者:
王海涛;徐添;胡一河;张永红
来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4 年 22卷 3期
标签:
体质指数 超重 肥胖 @@
目的 了解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为制定超重及肥胖防治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苏州市慢性病中期评估资料,计算30 578名35岁及以上居民的体质指数(BMI),分析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超重及肥胖的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 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率为35.6%,肥胖率为8.1%.男性超重率(37.8%)高于女性(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9,P<0.01).女性肥胖率(8.4%)高于男性(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25,P<0.05).城市人群肥胖率(8.6%)显著高于农村人群(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0,P<0.01).城市人群超重率(36.0%)与农村人群(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P=0.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饮酒、爱喝浓茶及口味偏咸等,其OR值(95%CI)分别为1.068(1.002~1.038)、1.01(1.00~1.03)、1.47(1.35~1.60)、1.31(1.20~1.43)、1.25(1.16~1.34).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苏州市35岁及以上成年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需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