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主要慢性病对普陀区户籍居民寿命的影响,为采取更具针对性防控措施、尽早实现早死概率控制目标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普陀区户籍居民死因登记与报告系统收集2000-2019年死因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编码并归类.采用Access 2010及Excel 2010建立死亡数据库,计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的死亡率、早死概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并拟合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或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评估4类慢性病所致的死亡及寿命损失变化趋势.结果 2000-2019年,普陀区户籍居民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从14.09%下降至9.11%(AAPC=-2.16%,t=-3.83,P<0.01),其中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分别从6.94%、9.98%、1.40%下降至4.57%、6.85%、0.45%(AAPC分别为-1.88%、-1.54%,APC=-4.71%,P<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从0.29%上升至1.01%(AAPC=6.62%,t=4.25,P<0.01);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早死概率分别从4.43%、5.39%、0.49%、0.49%下降至1.09%、4.27%、0.11%、0.30%(APC分别为-5.24%、-1.61%、-6.83%和-3.65%,P<0.01).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
作者:陈俊;应颖;沈渊;朱晔;夏妍;杨丽娟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1 年 29卷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