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5 | 下载48

目的 观察大鼠静脉窦高压后硬脑膜微循环的变化,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发生的机制.方法 将11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5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大鼠闭塞其上矢状窦和左侧横窦,同时行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吻合,造成静脉窦高压.然后分别在术后7、14、21、28、40、60、90 d取实验组大鼠3只和对照组大鼠1只观察硬脑膜微循环,并计量上矢状窦旁开1 mm,分别与上矢状窦平行和垂直的1 mm直线上所能观察到的直径≤10μm的血管数目和直径的变化.结果 在静脉窦高压7 d,大鼠硬脑膜未见血管增生;14d后硬脑膜才出现血管增生.90 d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大鼠硬脑膜中可观察到毛细血管网中动静脉直接通道的开放,血液经该通道进入静脉的路径直而短(21 d).第28天时实验组大鼠可观察到动静脉瘘形成,而且其形态和结构与正常动静脉短路类似,但连接的血管增粗,不再是毛细血管.结论 静脉窦高压形成初期,硬脑膜血管增生活跃,后期血管增生减弱或消失.从瘘口的位置和结构分析,瘘口很可能是由原来存在的血管薄弱部位逐渐演化而来.

作者:张鹏;凌锋;李萌;张鸿祺;支兴龙;缪中荣;宋庆斌;王玉林

来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6 年 3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5 | 下载:48
作者:
张鹏;凌锋;李萌;张鸿祺;支兴龙;缪中荣;宋庆斌;王玉林
来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6 年 3卷 8期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微循环 大鼠
目的 观察大鼠静脉窦高压后硬脑膜微循环的变化,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发生的机制.方法 将11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5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大鼠闭塞其上矢状窦和左侧横窦,同时行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吻合,造成静脉窦高压.然后分别在术后7、14、21、28、40、60、90 d取实验组大鼠3只和对照组大鼠1只观察硬脑膜微循环,并计量上矢状窦旁开1 mm,分别与上矢状窦平行和垂直的1 mm直线上所能观察到的直径≤10μm的血管数目和直径的变化.结果 在静脉窦高压7 d,大鼠硬脑膜未见血管增生;14d后硬脑膜才出现血管增生.90 d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大鼠硬脑膜中可观察到毛细血管网中动静脉直接通道的开放,血液经该通道进入静脉的路径直而短(21 d).第28天时实验组大鼠可观察到动静脉瘘形成,而且其形态和结构与正常动静脉短路类似,但连接的血管增粗,不再是毛细血管.结论 静脉窦高压形成初期,硬脑膜血管增生活跃,后期血管增生减弱或消失.从瘘口的位置和结构分析,瘘口很可能是由原来存在的血管薄弱部位逐渐演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