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2 | 下载15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马鞍山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74例)、稳定斑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Hp感染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的感染情况.判定上述因素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 ①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Hp感染率(86.5%)高于稳定斑块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13.6±3.8) mg/L和纤维蛋白原(4.5±2.3)g/L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的(8.6±3.7)mg/L和(2.5±1.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去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之外,Hp感染也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771,95% CI:0.368~0.951,P =0.019). 结论 除去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常见危险因素之外,Hp感染也是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兵荣;肖瑾;陈伟;丁新生

来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3 年 10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2 | 下载:150
作者:
刘兵荣;肖瑾;陈伟;丁新生
来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3 年 10卷 5期
标签:
螺杆菌,幽门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疾病 脑梗死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马鞍山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74例)、稳定斑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Hp感染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的感染情况.判定上述因素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 ①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Hp感染率(86.5%)高于稳定斑块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13.6±3.8) mg/L和纤维蛋白原(4.5±2.3)g/L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的(8.6±3.7)mg/L和(2.5±1.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去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之外,Hp感染也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771,95% CI:0.368~0.951,P =0.019). 结论 除去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常见危险因素之外,Hp感染也是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