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7 | 下载57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 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造模后30 min ,给予VNS治疗组大鼠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刺激强度0.5 mA,间期0.5 ms,频率20 Hz,在1 h内每隔5 min刺激1次,每次持续30 s。不给予模型组大鼠刺激,对假手术组大鼠既不栓塞血管也不刺激神经。操作过程中监测损伤侧脑体感诱发电位( SEP,包括N1波幅和P1潜伏期)的变化;造模前5 min开始,造模后150 min结束。造模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1)在刺激左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及VNS治疗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4±0.2)、(9.5±0.4)及(6.4±0.3)分;在刺激右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3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6±0.2)、(9.3±0.4)和(6.9±0.4)分。模型组的评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相比,VNS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减少[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20±7)、(56±7) mm3;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15±10)、(54±8) mm3],差异有统计

作者:王文鑫;王胜宝;束旭俊;香耀先;孙正辉;许百男

来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4 年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7 | 下载:57
作者:
王文鑫;王胜宝;束旭俊;香耀先;孙正辉;许百男
来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4 年 6期
标签:
脑缺血 迷走神经刺激术 神经保护 体感诱发电位 大鼠 Brain ischemia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Neuroprotectio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Rats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 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造模后30 min ,给予VNS治疗组大鼠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刺激强度0.5 mA,间期0.5 ms,频率20 Hz,在1 h内每隔5 min刺激1次,每次持续30 s。不给予模型组大鼠刺激,对假手术组大鼠既不栓塞血管也不刺激神经。操作过程中监测损伤侧脑体感诱发电位( SEP,包括N1波幅和P1潜伏期)的变化;造模前5 min开始,造模后150 min结束。造模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1)在刺激左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及VNS治疗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4±0.2)、(9.5±0.4)及(6.4±0.3)分;在刺激右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3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6±0.2)、(9.3±0.4)和(6.9±0.4)分。模型组的评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相比,VNS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减少[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20±7)、(56±7) mm3;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15±10)、(54±8) mm3],差异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