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0 | 下载37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连续住院治疗的14例ET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按1:2的比例纳入同一时期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8例非CVST的ET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特点、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脊液检查、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应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国际预后评分(IPSET)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分层,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共纳入ET合并CVST患者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17~55岁,中位年龄为29.5(24.5,44.0)岁;病程中位数为150(20,565)d.慢性起病8例,亚急性起病5例,急性起病1例.CVST的主要首发症状为头痛.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13/14)、恶心呕吐(8/14)及视物模糊(7/14),其中8例合并视神经乳头水肿.影像学检查显示静脉性脑梗死6例,其中4例合并出血转化.所有患者表现为2处及以上静脉窦受累,常见的血栓部位分别为横窦(12/14)、乙状窦(12/14)、上矢状窦(9/14)及颈内静脉(7/14).14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6例接受降细胞治疗.13例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ET合并CVST组的年龄[29.5(24.5,44.0)岁比

作者:申慧鑫;黄小钦;樊春秋;孟然;吉训明;陈健

来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0 年 17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0 | 下载:378
作者:
申慧鑫;黄小钦;樊春秋;孟然;吉训明;陈健
来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0 年 17卷 9期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抗凝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连续住院治疗的14例ET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按1:2的比例纳入同一时期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8例非CVST的ET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特点、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脊液检查、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应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国际预后评分(IPSET)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分层,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共纳入ET合并CVST患者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17~55岁,中位年龄为29.5(24.5,44.0)岁;病程中位数为150(20,565)d.慢性起病8例,亚急性起病5例,急性起病1例.CVST的主要首发症状为头痛.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13/14)、恶心呕吐(8/14)及视物模糊(7/14),其中8例合并视神经乳头水肿.影像学检查显示静脉性脑梗死6例,其中4例合并出血转化.所有患者表现为2处及以上静脉窦受累,常见的血栓部位分别为横窦(12/14)、乙状窦(12/14)、上矢状窦(9/14)及颈内静脉(7/14).14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6例接受降细胞治疗.13例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ET合并CVST组的年龄[29.5(24.5,44.0)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