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7 | 下载20

目的 检测128株临床分离解脲脲原体(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喹诺酮类耐药UU对5种喹诺酮药物的MIC以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检测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UU菌株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用PCR和DNA测序及序列比较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UU对多西环素最敏感,其次为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及克林霉素,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高度耐药.而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范围在0.25~8 μg/mL,抑制UU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10株喹诺酮类耐药UU中有3株只有parC基因第80位TCA→TTA的突变,氨基酸由丝氨酸→亮氨酸,1株GyrA基因第95位密码子GAC→GAA的突变,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谷氨酸.6株两者同时存在.结论 在UU治疗中可首选多西环素,其次为米诺环素和交沙霉素.gyrA基因95位密码子和parC基因80位的突变密码子与UU耐喹诺酮类药物密切相关.

作者:吴利先;王国富;陶娅玲;蔡涛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 年 21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7 | 下载:20
作者:
吴利先;王国富;陶娅玲;蔡涛
来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 年 21卷 8期
标签:
解脲脲原体 氟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机制
目的 检测128株临床分离解脲脲原体(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喹诺酮类耐药UU对5种喹诺酮药物的MIC以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检测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UU菌株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用PCR和DNA测序及序列比较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UU对多西环素最敏感,其次为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及克林霉素,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高度耐药.而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范围在0.25~8 μg/mL,抑制UU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10株喹诺酮类耐药UU中有3株只有parC基因第80位TCA→TTA的突变,氨基酸由丝氨酸→亮氨酸,1株GyrA基因第95位密码子GAC→GAA的突变,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谷氨酸.6株两者同时存在.结论 在UU治疗中可首选多西环素,其次为米诺环素和交沙霉素.gyrA基因95位密码子和parC基因80位的突变密码子与UU耐喹诺酮类药物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