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9 | 下载5

目的 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年龄滞后现象,探讨其与应对方式、防御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编心理年龄评估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对2012年9-11月就诊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的171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实际年龄为(33±11)岁,患者自评心理年龄为(32±12)岁,照料者评定心理年龄为(21±11)岁,医生评定心理年龄为(11±4)岁;医生及照料者评定的心理年龄均低于实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2.257、12.205,P<0.001).心理年龄<12岁组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得分低于≥12岁组,而使用自责、幻想及退避的应对方式得分高于≥12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年龄<12岁组使用退缩的防御方式得分高于≥12岁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年龄滞后值与实际年龄、总病程、首发年龄、住院次数呈正相关(r=0.236~0.920,P<0.01);与合理化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74,P<0.05);与解除、伴无能之全能、消耗倾向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呈负相关(r=-0.206~-0.155,P<0.05).结论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年龄滞后现象,心理年龄不同,使用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不同.心理年龄滞后明显者,更容易使用合理化的应对方式.

作者:桑文华;严保平;栗克清;孙建华;李冰;徐涛;魏昆岭;张彦恒;吕华;赵素银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 2013 年 16卷 3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9 | 下载:5
作者:
桑文华;严保平;栗克清;孙建华;李冰;徐涛;魏昆岭;张彦恒;吕华;赵素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年 16卷 34期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年龄 滞后 应对方式 防御方式
目的 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年龄滞后现象,探讨其与应对方式、防御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编心理年龄评估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对2012年9-11月就诊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的171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实际年龄为(33±11)岁,患者自评心理年龄为(32±12)岁,照料者评定心理年龄为(21±11)岁,医生评定心理年龄为(11±4)岁;医生及照料者评定的心理年龄均低于实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2.257、12.205,P<0.001).心理年龄<12岁组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得分低于≥12岁组,而使用自责、幻想及退避的应对方式得分高于≥12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年龄<12岁组使用退缩的防御方式得分高于≥12岁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年龄滞后值与实际年龄、总病程、首发年龄、住院次数呈正相关(r=0.236~0.920,P<0.01);与合理化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74,P<0.05);与解除、伴无能之全能、消耗倾向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呈负相关(r=-0.206~-0.155,P<0.05).结论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年龄滞后现象,心理年龄不同,使用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不同.心理年龄滞后明显者,更容易使用合理化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