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9 | 下载0

目的 比较大理猪源旋毛虫(Trichinela spiralis)成虫与肌幼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的蛋白组分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免疫反应性,为分离和筛选出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强的旋毛虫抗原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成虫和肌幼虫SA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对其免疫反应性分析比较.结果 旋毛虫成虫SA显示4条主要蛋白染色条带,分子量分别为50kDa、48kDa、40kDa和34kDa,旋毛虫肌幼虫SA显示10条主要蛋白染色条带,分别为105kDa、99kDa、80kDa、63kDa、55kDa、48kDa、35kDa、28kDa、24kDa和21kDa.;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旋毛虫成虫SA出现4条反应条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0kDa、48kDa、40kDa和34kDa,旋毛虫肌幼虫SA出现7条反应条带,分子量分别为105kDa、99kDa、80kDa、55kDa、48kDa、35kDa和28kDa,其中48kDa和35kDa显色明显.结论 旋毛虫成虫SA与肌幼虫SA都含有分子量为48kDa的蛋白组分,且两种抗原组分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

作者:马鸣旺;申丽洁;董明治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2010 年 10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9 | 下载:0
作者:
马鸣旺;申丽洁;董明治
来源:
中国热带医学 2010 年 10卷 3期
标签:
旋毛虫 成虫 肌幼虫 表面抗原(SA)
目的 比较大理猪源旋毛虫(Trichinela spiralis)成虫与肌幼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的蛋白组分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免疫反应性,为分离和筛选出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强的旋毛虫抗原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成虫和肌幼虫SA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对其免疫反应性分析比较.结果 旋毛虫成虫SA显示4条主要蛋白染色条带,分子量分别为50kDa、48kDa、40kDa和34kDa,旋毛虫肌幼虫SA显示10条主要蛋白染色条带,分别为105kDa、99kDa、80kDa、63kDa、55kDa、48kDa、35kDa、28kDa、24kDa和21kDa.;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旋毛虫成虫SA出现4条反应条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0kDa、48kDa、40kDa和34kDa,旋毛虫肌幼虫SA出现7条反应条带,分子量分别为105kDa、99kDa、80kDa、55kDa、48kDa、35kDa和28kDa,其中48kDa和35kDa显色明显.结论 旋毛虫成虫SA与肌幼虫SA都含有分子量为48kDa的蛋白组分,且两种抗原组分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