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6 | 下载0

应用电子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豆壳过氧化物酶(EC 1.11.1.7)的不同氧化态电子吸收光谱,并与其它来源的过氧化物酶作了比较研究.天然态酶的特征吸收峰位为404 nm的Soret带,638 nm的α带和508 nm的β带,与过氧化氢反应可生成三类复合物.复合物I(Com I)在408、580、618和655 nm处出现特征吸收;复合物Ⅱ(Com Ⅱ)在419、529和556 nm处显示特征吸收;复合物Ⅲ(Com Ⅲ)则于418、543和578 nm处显示特征吸收.天然态酶经连二亚硫酸钠还原则出现435和558 nm的特征峰,与氰化钾作用在422和544 nm处显示特征吸收.氰化钾对该酶的抑制为竞争性抑制,其Ki值为2.4 μmol/L.

作者:刘稳;张华;齐飞;高培基;方靖

来源: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0 年 16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6 | 下载:0
作者:
刘稳;张华;齐飞;高培基;方靖
来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0 年 16卷 4期
标签:
豆壳过氧化物酶 电子吸收光谱 复合物
应用电子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豆壳过氧化物酶(EC 1.11.1.7)的不同氧化态电子吸收光谱,并与其它来源的过氧化物酶作了比较研究.天然态酶的特征吸收峰位为404 nm的Soret带,638 nm的α带和508 nm的β带,与过氧化氢反应可生成三类复合物.复合物I(Com I)在408、580、618和655 nm处出现特征吸收;复合物Ⅱ(Com Ⅱ)在419、529和556 nm处显示特征吸收;复合物Ⅲ(Com Ⅲ)则于418、543和578 nm处显示特征吸收.天然态酶经连二亚硫酸钠还原则出现435和558 nm的特征峰,与氰化钾作用在422和544 nm处显示特征吸收.氰化钾对该酶的抑制为竞争性抑制,其Ki值为2.4 μ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