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5 | 下载0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RHD等位基因多态性和分子机制.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9月,对2493例初筛为RH阴性的无偿鼓血者,采用单克隆抗体鉴定RhD/C/c/E/e抗原,D抗原鉴定同时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采用PCR-SSP方法测出d/d、D/d、DEL/d型,再用商用RHD基因检测试剂盒鉴定D/d型的样本中的弱D-15、RHD-CE(2-9)-D、DⅥ-Ⅲ和Dva型;对于排除前述基因型的样本,对其RHD基因10个外显子序列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 2493例中,有1686名为RHD基因完全缺失(d/d),占67.6%,其它808名检出有RHD基因:其中20.7% (516/2 493)为DEL型(RHD 1227G> A/d),RHD-CE (2-9)-D/d为最常见的融合基因型,占6.5%(163/2493),其次为DⅥ-Ⅲ(RHD-CE(3-6)-D/d),占1.2%(31/2493),弱D15型为常见的弱D型,共检出62例(2.5%);发现的4个新等位基因,分别是RHD 78delC/d、RHD 520G>A+1080del10/dRHD、438G> C/d和RHD 101A> G/d.结论 汉族人群RHD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高加索人群存在差异,有丰富的类型和不同分子机制.

作者:吴大洲;王满妮;叶世辉;左琴琴;张印则;周华友;徐华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2013 年 26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5 | 下载:0
作者:
吴大洲;王满妮;叶世辉;左琴琴;张印则;周华友;徐华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2013 年 26卷 10期
标签:
Rh血型 弱D RHD基因 基因多态性 Rh blood group weak D type RHD polymorphism of RHD gene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RHD等位基因多态性和分子机制.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9月,对2493例初筛为RH阴性的无偿鼓血者,采用单克隆抗体鉴定RhD/C/c/E/e抗原,D抗原鉴定同时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采用PCR-SSP方法测出d/d、D/d、DEL/d型,再用商用RHD基因检测试剂盒鉴定D/d型的样本中的弱D-15、RHD-CE(2-9)-D、DⅥ-Ⅲ和Dva型;对于排除前述基因型的样本,对其RHD基因10个外显子序列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 2493例中,有1686名为RHD基因完全缺失(d/d),占67.6%,其它808名检出有RHD基因:其中20.7% (516/2 493)为DEL型(RHD 1227G> A/d),RHD-CE (2-9)-D/d为最常见的融合基因型,占6.5%(163/2493),其次为DⅥ-Ⅲ(RHD-CE(3-6)-D/d),占1.2%(31/2493),弱D15型为常见的弱D型,共检出62例(2.5%);发现的4个新等位基因,分别是RHD 78delC/d、RHD 520G>A+1080del10/dRHD、438G> C/d和RHD 101A> G/d.结论 汉族人群RHD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高加索人群存在差异,有丰富的类型和不同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