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0 | 下载0

目的 设计PCR检测血小板细菌的通用引物, 评价其在血小板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CBI) 中找到不同细菌中同一片段基因16Sr DNA序列, 对其做多序列比对, 确定合适的保守区域;使用Primer 5.0设计3对引物探针, 采用荧光定量PCR对不同浓度[ (101—107) CFU/m L]的标准菌株扩增, 通过分析扩增曲线来判断扩增效果.分别将配制后经血小板稀释为101、102、103、104、105、106、107CFU/m L的菌悬液在22℃震荡培养24 h, 以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筛选出灵敏度和特异性最好的引物作为最终引物.结果 血小板常见菌做荧光定量PCR检测[对 (101—107) CFU/m L的细菌重复检测>3次]后, 通过对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比较, 发现第3号组引物 (16S-F3:CAACGCG■AACCTTAC, 16S-R3:AACC■CATTTCACAACA) 不但能避免背景和非特异物的产生, 而且能识别低含量的目标DNA, 检测的细菌浓度范围含量为 (102—108) CFU/m L.结论 细菌通用引物的设计与筛选为血小板细菌的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作者:张燕;方建华;李建斌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2018 年 31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0 | 下载:0
作者:
张燕;方建华;李建斌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2018 年 31卷 6期
标签:
血小板细菌 PCR引物 核酸检测 细菌含量 platelet bacterial PCR primers NAT detection bacteria content
目的 设计PCR检测血小板细菌的通用引物, 评价其在血小板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CBI) 中找到不同细菌中同一片段基因16Sr DNA序列, 对其做多序列比对, 确定合适的保守区域;使用Primer 5.0设计3对引物探针, 采用荧光定量PCR对不同浓度[ (101—107) CFU/m L]的标准菌株扩增, 通过分析扩增曲线来判断扩增效果.分别将配制后经血小板稀释为101、102、103、104、105、106、107CFU/m L的菌悬液在22℃震荡培养24 h, 以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筛选出灵敏度和特异性最好的引物作为最终引物.结果 血小板常见菌做荧光定量PCR检测[对 (101—107) CFU/m L的细菌重复检测>3次]后, 通过对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比较, 发现第3号组引物 (16S-F3:CAACGCG■AACCTTAC, 16S-R3:AACC■CATTTCACAACA) 不但能避免背景和非特异物的产生, 而且能识别低含量的目标DNA, 检测的细菌浓度范围含量为 (102—108) CFU/m L.结论 细菌通用引物的设计与筛选为血小板细菌的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