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4 | 下载0

目的 了解血液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后体温变化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1)每次输注单采血小板1袋,且同时未输注红细胞;2)本次入院首次输注血小板;3)血小板输注前无出血;4)血小板抗体(抗-HLA、抗-HPA)检测阴性;5)年龄在18—65岁]的1 250例已输注血小板的血液肿瘤病例.按患者输注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分为A组(n=789):患者输注血小板前<24h体温(T)<38℃(包括体温正常及低度发热患者),B组(n=461):患者输注血小板前<24 h T≥38℃(包括中度和高度发热患者);△T1组(n=1 034):患者输注血小板后<24hT升高幅度<1℃(含部分A组和部分B组患者),△T2组(n=216):患者输注血小板后<24hT升高幅度≥1℃(含部分A组和部分B组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基本信息,输注血小板前后体温、血小板水平等;分析患者输注前后体温变化与输注有效率[输后24h校正血小板增加值(CCI) >4.5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 >40%为有效].结果 输注血小板前后24h平均体温(℃):A组为37.2±0.4 vs 37.8±0.8(P <0.05),B组为38.9±0.6 vs 38.8±0.8(P>0.05).患者输注血小板后24 h CCI>4.5和PPR>40%的比例:A组为38.3%和44.8%,B组为7.8%和11.1%(P<0.05);△T1组为43.3%和50.2%,△T2组为7.2%和7.1%(P<0.05).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

作者:张丽清;朱鑫方;杜丹心;乌宇波;杨李辉;夏荣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2019 年 32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4 | 下载:0
作者:
张丽清;朱鑫方;杜丹心;乌宇波;杨李辉;夏荣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2019 年 32卷 10期
标签: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效率 体温变化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液肿瘤患者
目的 了解血液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后体温变化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1)每次输注单采血小板1袋,且同时未输注红细胞;2)本次入院首次输注血小板;3)血小板输注前无出血;4)血小板抗体(抗-HLA、抗-HPA)检测阴性;5)年龄在18—65岁]的1 250例已输注血小板的血液肿瘤病例.按患者输注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分为A组(n=789):患者输注血小板前<24h体温(T)<38℃(包括体温正常及低度发热患者),B组(n=461):患者输注血小板前<24 h T≥38℃(包括中度和高度发热患者);△T1组(n=1 034):患者输注血小板后<24hT升高幅度<1℃(含部分A组和部分B组患者),△T2组(n=216):患者输注血小板后<24hT升高幅度≥1℃(含部分A组和部分B组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基本信息,输注血小板前后体温、血小板水平等;分析患者输注前后体温变化与输注有效率[输后24h校正血小板增加值(CCI) >4.5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 >40%为有效].结果 输注血小板前后24h平均体温(℃):A组为37.2±0.4 vs 37.8±0.8(P <0.05),B组为38.9±0.6 vs 38.8±0.8(P>0.05).患者输注血小板后24 h CCI>4.5和PPR>40%的比例:A组为38.3%和44.8%,B组为7.8%和11.1%(P<0.05);△T1组为43.3%和50.2%,△T2组为7.2%和7.1%(P<0.05).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