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76 | 下载0

目的 建立体外大剂量失血/输血模型,评价其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栓弹力图(TEG)拟合性,为临床大剂量输血救治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2017年3月2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输血医学科参加无偿献血的健康献血者中,选择8名采集静脉血,根据之前研究基础建立大量失血体外稀释模型,模拟大剂量输血策略输血和延迟补充血浆、血小板输血2种临床情况,建立输血模型M1和M2检测每个模型的血常规、常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活性、TEG,统计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M1与M2比较,血小板计数(Plt)(×109/L):61.00± 10.24 vs 28.83±10.36(P<0.01);TEG检测MA值(mm)为29.35±2.37 vs 20.53±2.76(P<0.01);各主要凝血因子活性约为40% vs 30%;TEG检测R值(min)为6.32±0.85 vs 7.27±0.63(相对基线值4.97±1.04);纤维蛋白原(Fib) (g/L)为1.10±0.08 vs0.81土0.10(P<0.01),TEG检测Alpha角(°)25.65±4.95 vs 16.63±3.94.结论 体外实验显示,采用及时补充输注血小板及冷沉淀等成分血的MTP,有效改善了体外大剂量失血/输血模型的Plt和Fib.

作者:罗圆圆;汪德清;周玲玲;庄远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2021 年 34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76 | 下载:0
作者:
罗圆圆;汪德清;周玲玲;庄远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2021 年 34卷 6期
标签:
大剂量输血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目的 建立体外大剂量失血/输血模型,评价其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栓弹力图(TEG)拟合性,为临床大剂量输血救治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2017年3月2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输血医学科参加无偿献血的健康献血者中,选择8名采集静脉血,根据之前研究基础建立大量失血体外稀释模型,模拟大剂量输血策略输血和延迟补充血浆、血小板输血2种临床情况,建立输血模型M1和M2检测每个模型的血常规、常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活性、TEG,统计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M1与M2比较,血小板计数(Plt)(×109/L):61.00± 10.24 vs 28.83±10.36(P<0.01);TEG检测MA值(mm)为29.35±2.37 vs 20.53±2.76(P<0.01);各主要凝血因子活性约为40% vs 30%;TEG检测R值(min)为6.32±0.85 vs 7.27±0.63(相对基线值4.97±1.04);纤维蛋白原(Fib) (g/L)为1.10±0.08 vs0.81土0.10(P<0.01),TEG检测Alpha角(°)25.65±4.95 vs 16.63±3.94.结论 体外实验显示,采用及时补充输注血小板及冷沉淀等成分血的MTP,有效改善了体外大剂量失血/输血模型的Plt和F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