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5 | 下载66

目的:初步探讨解郁丸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剂量阿朴吗啡导致体温下降试验,5-羟色胺酸(5-HTP)诱导甩头行为试验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小鼠下丘脑、皮层、海马等脑内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解郁丸能显著拮抗高剂量阿朴吗啡所致小鼠体温下降;增加5-HTP诱导甩头行为.解郁丸单次和连续14 d给药,可提高下丘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与DA的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二醇(DOPAC)的比值;也可使皮层中5-HT,NE,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DOPAC含量升高,降低5-HT与5-HIAA及DA与DOPAC的比值;并可提高海马中5-HT与5-HIAA及DA与DOPAC的比值.解郁丸可使利血平化小鼠下丘脑中NE,5-HIAA,海马中5-HT,5-HIAA,DA与DOPAC的比值明显升高.结论:解郁丸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脑区的5-HT,NE等神经递质有关.单次和连续14 d给药可增加不同脑区5-HT,NE,DA的含量,连续14 d给药对利血平化所致不同脑区单胺类递质含量下降也有不同程度的翻转效应.

作者:马荣;钱瑞琴;姚海燕;库宝善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年 16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5 | 下载:66
作者:
马荣;钱瑞琴;姚海燕;库宝善
来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年 16卷 10期
标签:
抗抑郁剂 解郁丸 抑郁症 利血平化小鼠 单胺类递质
目的:初步探讨解郁丸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剂量阿朴吗啡导致体温下降试验,5-羟色胺酸(5-HTP)诱导甩头行为试验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小鼠下丘脑、皮层、海马等脑内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解郁丸能显著拮抗高剂量阿朴吗啡所致小鼠体温下降;增加5-HTP诱导甩头行为.解郁丸单次和连续14 d给药,可提高下丘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与DA的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二醇(DOPAC)的比值;也可使皮层中5-HT,NE,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DOPAC含量升高,降低5-HT与5-HIAA及DA与DOPAC的比值;并可提高海马中5-HT与5-HIAA及DA与DOPAC的比值.解郁丸可使利血平化小鼠下丘脑中NE,5-HIAA,海马中5-HT,5-HIAA,DA与DOPAC的比值明显升高.结论:解郁丸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脑区的5-HT,NE等神经递质有关.单次和连续14 d给药可增加不同脑区5-HT,NE,DA的含量,连续14 d给药对利血平化所致不同脑区单胺类递质含量下降也有不同程度的翻转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