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706 | 下载65

目的:观察外用丹参酮乳膏对兔耳痤疮模型的影响及其抗痤疮机制.方法:新西兰兔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克林霉素凝胶)及丹参酮乳膏高、中、低剂量组、丹参酮乳膏+薄荷醇组、乳膏基质组.模型制备成功后,在造模部位2 cm×2 cm范围涂抹对应药物0.5g,每日1次,给药2周后,测定局部血管微循环、耳片重、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二氢睾酮(DHT)含量.结果:模型组家兔炎症相关指标耳片重为(0.2100±0.0385)g,IL-1α为(90.22±15.00)ng·L-1,IL-6为(135.88 ±11.28)ng·L-1,丹参酮乳膏高、中、低剂量组、3%丹参酮乳膏+1%薄荷醇组和阳性药物组相对于模型组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兔耳涂药部位的微血管灌注量(41.17±5.34)比较,丹参酮乳膏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均能显著的提高兔耳涂药部位的微血管灌注量(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乳膏高、中剂量组、丹参酮乳膏3%+薄荷醇1%组均能显著的降低血清中DHT含量(P<0.01).对痤疮丙酸杆菌克林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31.25 mg· L-1,丹参酮乳膏的MIC为195.31 mg· L-1,薄荷醇的MIC为6250 mg·L-1.结论:丹参酮乳膏具有显著的抗痤疮作用,丹参酮乳膏抗痤疮机制可能通过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杀灭作用,

作者:刘文彬;梁庆;王晖;黄钊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年 18卷 1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706 | 下载:65
作者:
刘文彬;梁庆;王晖;黄钊
来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年 18卷 14期
标签:
丹参酮乳膏 外用 痤疮 治疗机制 薄荷醇
目的:观察外用丹参酮乳膏对兔耳痤疮模型的影响及其抗痤疮机制.方法:新西兰兔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克林霉素凝胶)及丹参酮乳膏高、中、低剂量组、丹参酮乳膏+薄荷醇组、乳膏基质组.模型制备成功后,在造模部位2 cm×2 cm范围涂抹对应药物0.5g,每日1次,给药2周后,测定局部血管微循环、耳片重、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二氢睾酮(DHT)含量.结果:模型组家兔炎症相关指标耳片重为(0.2100±0.0385)g,IL-1α为(90.22±15.00)ng·L-1,IL-6为(135.88 ±11.28)ng·L-1,丹参酮乳膏高、中、低剂量组、3%丹参酮乳膏+1%薄荷醇组和阳性药物组相对于模型组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兔耳涂药部位的微血管灌注量(41.17±5.34)比较,丹参酮乳膏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均能显著的提高兔耳涂药部位的微血管灌注量(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乳膏高、中剂量组、丹参酮乳膏3%+薄荷醇1%组均能显著的降低血清中DHT含量(P<0.01).对痤疮丙酸杆菌克林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31.25 mg· L-1,丹参酮乳膏的MIC为195.31 mg· L-1,薄荷醇的MIC为6250 mg·L-1.结论:丹参酮乳膏具有显著的抗痤疮作用,丹参酮乳膏抗痤疮机制可能通过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杀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