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62 | 下载774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初治APL患者25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每日2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诱导分化治疗.待早幼粒细胞脱颗粒后加用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当应用氨甲苯酸、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DIC.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多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例APL患者中(低危组5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7例)合并DIC 22例,DIC发生率为88%. 22例合并DIC患者中经系统治疗后,DIC得到纠正21例(95.5%),死亡1例(4.5%).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92%),平均CR时间为31.8±7.2d.诱导至完全缓解期平均输注血小板7.68±5.88 U,红细胞8.90±5.69U;发生DIC患者中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1.92±19.32 U,血小板数恢复时间29.3±9.3d,PT恢复时间12.7±9.5d

作者:杨华;朱成英;王全顺;牛建花;张琪;朱海燕;姚子龙;徐媛媛;靖彧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 年 22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62 | 下载:774
作者:
杨华;朱成英;王全顺;牛建花;张琪;朱海燕;姚子龙;徐媛媛;靖彧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 年 22卷 2期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高白细胞血症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hyperleukocytosis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初治APL患者25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每日2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诱导分化治疗.待早幼粒细胞脱颗粒后加用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当应用氨甲苯酸、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DIC.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多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例APL患者中(低危组5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7例)合并DIC 22例,DIC发生率为88%. 22例合并DIC患者中经系统治疗后,DIC得到纠正21例(95.5%),死亡1例(4.5%).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92%),平均CR时间为31.8±7.2d.诱导至完全缓解期平均输注血小板7.68±5.88 U,红细胞8.90±5.69U;发生DIC患者中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1.92±19.32 U,血小板数恢复时间29.3±9.3d,PT恢复时间12.7±9.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