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7 | 下载36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分泌的微泡(microvesicle,MV)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对造血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HSC并培养,收集第48 h上清液,使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提取MV.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MV形态;采用BCA法定量检测MV蛋白分泌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物.将MV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共培养,共培养12h后通过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MV与PB-MNC的作用方式;共培养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2,IL-6,IL-8,IL-10,IFN-γ及TNF-α的分泌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T细胞激活变化及不同亚群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情况.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检测MV及MV与PB-MNC共培养48 h后上清液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电子显微镜观察分离得到的MV为卵圆形膜性小囊泡,BCA法检测MV蛋白分泌量为29-110μg.流式细胞术测得MV带有混合标志,其中高表达特异性标志CD63 (85.86%)与干细胞标志CD34(33.52%).共培养12h后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MV与PB-MNC二者相融合.共培养48 h后,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MV可促进PB-MNC分泌IL-6,IL-8,IL-10与TNF-α,而IL-2和IFN-γ水平均无变化明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细胞亚群及T细胞的激活无明显

作者:梁晨;王俊辉;邓磊;王路;王一;黄雅静;刘铁强;蔡博;左洪莉;孙琪云;乔建辉;余长林;胡锴勋;艾辉胜;郭梅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7 年 25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7 | 下载:36
作者:
梁晨;王俊辉;邓磊;王路;王一;黄雅静;刘铁强;蔡博;左洪莉;孙琪云;乔建辉;余长林;胡锴勋;艾辉胜;郭梅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7 年 25卷 3期
标签: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微泡 免疫调节 造血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microvesicle immunomodulation hematopoiesis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分泌的微泡(microvesicle,MV)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对造血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HSC并培养,收集第48 h上清液,使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提取MV.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MV形态;采用BCA法定量检测MV蛋白分泌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物.将MV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共培养,共培养12h后通过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MV与PB-MNC的作用方式;共培养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2,IL-6,IL-8,IL-10,IFN-γ及TNF-α的分泌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T细胞激活变化及不同亚群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情况.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检测MV及MV与PB-MNC共培养48 h后上清液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电子显微镜观察分离得到的MV为卵圆形膜性小囊泡,BCA法检测MV蛋白分泌量为29-110μg.流式细胞术测得MV带有混合标志,其中高表达特异性标志CD63 (85.86%)与干细胞标志CD34(33.52%).共培养12h后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MV与PB-MNC二者相融合.共培养48 h后,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MV可促进PB-MNC分泌IL-6,IL-8,IL-10与TNF-α,而IL-2和IFN-γ水平均无变化明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细胞亚群及T细胞的激活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