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66 | 下载4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集合不足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情况以及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0年10月到2011年2月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接诊的集合不足患者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8~33岁,平均(14.12±5.77)岁.所有患者眼科检查均排除眼科疾病,矫正视力≥1.0.所有患者进行视疲劳主观问卷调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和散瞳验光,确诊为集合不足,并进行视觉训练.采用描述性研究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集合不足患者屈光度范围为-6.88~+0.50D,均数为(-2.87±2.13)D,其中高度近视5例(15.2%),中度近视例11(33.3%),轻度近视13例(39.4%),4例(12.1%)为正视.症状问卷得分≧16分者为20例(60.6%),平均得分为(21.13±10.81).远处隐斜位平均值为外隐斜-4Δ,近处外隐为-11.7Δ,远近隐斜差值为7.7Δ.10例(30.3%)患者无立体视,23例(69.7%)有立体视.计算性AC/A平均值为2.85Δ/D.15例(45.5%)患者正相对调节(PRA)≦1.50 D,11例(33.3%)患者负相对调节≦1.50 D.所有患者进行视觉训练,训练后有2例患者失访.23例(74.2%)患者在训练后3个月内症状明显缓解,问卷得分均<16.比较视觉训练前后的体征变化发现,患者眼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看远跟位为外隐斜-1.7Δ,看近眼位为外隐斜-3.48Δ,远近差值明显减

作者:李丽华;江洋琳;王俊俊;郭瑛

来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年 30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66 | 下载:420
作者:
李丽华;江洋琳;王俊俊;郭瑛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年 30卷 11期
标签:
集合不足 视觉训练 双眼视 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Vision therapy Binocular vision
目的 回顾性分析集合不足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情况以及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0年10月到2011年2月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接诊的集合不足患者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8~33岁,平均(14.12±5.77)岁.所有患者眼科检查均排除眼科疾病,矫正视力≥1.0.所有患者进行视疲劳主观问卷调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和散瞳验光,确诊为集合不足,并进行视觉训练.采用描述性研究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集合不足患者屈光度范围为-6.88~+0.50D,均数为(-2.87±2.13)D,其中高度近视5例(15.2%),中度近视例11(33.3%),轻度近视13例(39.4%),4例(12.1%)为正视.症状问卷得分≧16分者为20例(60.6%),平均得分为(21.13±10.81).远处隐斜位平均值为外隐斜-4Δ,近处外隐为-11.7Δ,远近隐斜差值为7.7Δ.10例(30.3%)患者无立体视,23例(69.7%)有立体视.计算性AC/A平均值为2.85Δ/D.15例(45.5%)患者正相对调节(PRA)≦1.50 D,11例(33.3%)患者负相对调节≦1.50 D.所有患者进行视觉训练,训练后有2例患者失访.23例(74.2%)患者在训练后3个月内症状明显缓解,问卷得分均<16.比较视觉训练前后的体征变化发现,患者眼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看远跟位为外隐斜-1.7Δ,看近眼位为外隐斜-3.48Δ,远近差值明显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