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5 | 下载73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及酶切法在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检测中的意义,初步了解广州地区耳聋患者的相关基因突变。方法选取广州市聋校学生18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进行4个常见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DNA 12S rRNA)9个致聋突变位点的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GJB2基因的235delC突变和SLC26A4基因的IVS7-2A>G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结果188例耳聋患者中检出42人携带耳聋相关基因突变,检出阳性率为22.34

作者:周枫;林颖;罗琼;黄利芬;梁子健;林意;王海涛;于锋﹡﹡

来源: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3 年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5 | 下载:73
作者:
周枫;林颖;罗琼;黄利芬;梁子健;林意;王海涛;于锋﹡﹡
来源: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3 年 4期
标签:
非综合征性耳聋 基因芯片 突变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Gene chip Muta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及酶切法在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检测中的意义,初步了解广州地区耳聋患者的相关基因突变。方法选取广州市聋校学生18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进行4个常见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DNA 12S rRNA)9个致聋突变位点的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GJB2基因的235delC突变和SLC26A4基因的IVS7-2A>G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结果188例耳聋患者中检出42人携带耳聋相关基因突变,检出阳性率为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