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3 | 下载90

目的:观察足底切口痛模型大鼠术后行为学改变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Nav1.8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Nav1.8与术后痛觉敏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足底切口痛组(n=30)和对照组(n=6),分别于术前、术后2 h、1 d、2 d、3 d、5 d测定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测痛后取同侧L4-L6节段背根神经节,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Nav1.8的表达.结果:切口痛组大鼠术后痛阈下降,术后2 h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降至最低(P<0.05),Nav1.8表达量最高(P<0.05);术后1 d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开始恢复,Nav1.8表达也逐渐下降.结论:切口痛术后痛觉敏化与Nav1.8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Nav1.8参与急性术后痛觉敏化的形成与维持过程,在急性术后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怡;孙娇丽;李宁波;张咸伟

来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9 年 25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3 | 下载:90
作者:
刘怡;孙娇丽;李宁波;张咸伟
来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9 年 25卷 3期
标签:
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8 脊髓背根神经节 切口痛 痛觉敏化
目的:观察足底切口痛模型大鼠术后行为学改变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Nav1.8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Nav1.8与术后痛觉敏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足底切口痛组(n=30)和对照组(n=6),分别于术前、术后2 h、1 d、2 d、3 d、5 d测定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测痛后取同侧L4-L6节段背根神经节,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Nav1.8的表达.结果:切口痛组大鼠术后痛阈下降,术后2 h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降至最低(P<0.05),Nav1.8表达量最高(P<0.05);术后1 d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开始恢复,Nav1.8表达也逐渐下降.结论:切口痛术后痛觉敏化与Nav1.8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Nav1.8参与急性术后痛觉敏化的形成与维持过程,在急性术后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