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6 | 下载0

目的 通过建立龋病与牙周病共同发生的动物模型,初步探讨致龋菌与牙周致病菌的相关性.方法 5~6周龄金黄地鼠2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高蔗糖饮食.对照组10只,感染组12只,双侧下颌第一磨牙丝线结扎,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变形链球菌(S.m);种菌结束后8周检查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和牙周组织损害情况.结果 感染组产生明显的牙周损害:探诊出血(BOP)、菌斑指数(PLI)以及牙槽骨吸收(ABL)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同时,感染组冠部龋坏率达到90.0

作者:季瑾;杨圣辉;李金陆;王冬青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 年 22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6 | 下载:0
作者:
季瑾;杨圣辉;李金陆;王冬青
来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 年 22卷 10期
标签:
牙周致病菌 致龋菌 金黄地鼠
目的 通过建立龋病与牙周病共同发生的动物模型,初步探讨致龋菌与牙周致病菌的相关性.方法 5~6周龄金黄地鼠2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高蔗糖饮食.对照组10只,感染组12只,双侧下颌第一磨牙丝线结扎,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变形链球菌(S.m);种菌结束后8周检查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和牙周组织损害情况.结果 感染组产生明显的牙周损害:探诊出血(BOP)、菌斑指数(PLI)以及牙槽骨吸收(ABL)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同时,感染组冠部龋坏率达到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