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5 | 下载0

目的 研究肠道细菌移位在华支睾吸虫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48 h(后尾蚴期)、18d(童虫期)和35 d(成虫期),取肝、肺、淋巴结和血液组织,采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细菌移位的检测;采用鲎三肽基质染色定量法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 感染18 d后,实验组肠道细菌移位率开始增高,至感染35 d时,细菌移位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感染鼠以童虫期、成虫期细菌移位现象明显,总移位率为65%,与对照组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9,P<0.01),且在肝、肺、淋巴结和血液组织中,移位发生率分别为60%、15 %、25%和10%,以肝脏部位最高;造模后18d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增高,造模后35 d血浆LPS水平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2,P<0.01).结论 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发宿主肠道菌群移位,以肝组织多发,从而参与致病机制.

作者:王树清;张鹏霞;代月;苏菊香;蔡连顺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7 年 29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5 | 下载:0
作者:
王树清;张鹏霞;代月;苏菊香;蔡连顺
来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7 年 29卷 3期
标签:
华支睾吸虫 细菌移位 大鼠 内毒素 Clonorchis sinensis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Rats Endotoxin
目的 研究肠道细菌移位在华支睾吸虫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48 h(后尾蚴期)、18d(童虫期)和35 d(成虫期),取肝、肺、淋巴结和血液组织,采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细菌移位的检测;采用鲎三肽基质染色定量法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 感染18 d后,实验组肠道细菌移位率开始增高,至感染35 d时,细菌移位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感染鼠以童虫期、成虫期细菌移位现象明显,总移位率为65%,与对照组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9,P<0.01),且在肝、肺、淋巴结和血液组织中,移位发生率分别为60%、15 %、25%和10%,以肝脏部位最高;造模后18d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增高,造模后35 d血浆LPS水平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2,P<0.01).结论 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发宿主肠道菌群移位,以肝组织多发,从而参与致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