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4 | 下载0

目的 探究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132只SPF级KM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每组44只,雌雄各半.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混合抗生素制备腹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七味白术散组给予七味白术散汤剂进行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水进行灌胃,连续治疗6d.造模结束和治疗期间每天灌胃前进行小鼠肠道取材,分别测定小鼠肠道内容物、肠道黏膜前中后段蔗糖酶活性,观察治疗期间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造模结束后,小鼠的肠道内容物和肠道黏膜前中后段蔗糖酶活性与正常组比均下降明显(t=23.684,P<0.01).肠道内容物:治疗第1天,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蔗糖酶活性仍低于正常组(t=13.909,P<0.01),到治疗第3天,模型组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白术散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t=14.189,P<0.01).肠道黏膜前段和中段:治疗第1天,模型组和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正常组(t=19.274,P<0.01),治疗第3天,模型组和正常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远远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t=19.467,P<0.01).黏膜后段:治疗第1天,模型组和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

作者:郭抗萧;彭昕欣;毛娅男;徐斯盛;杨智英;谭周进;周赛男

来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 年 31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4 | 下载:0
作者:
郭抗萧;彭昕欣;毛娅男;徐斯盛;杨智英;谭周进;周赛男
来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 年 31卷 10期
标签:
七味白术散 菌群失调腹泻 小鼠 蔗糖酶
目的 探究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132只SPF级KM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每组44只,雌雄各半.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混合抗生素制备腹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七味白术散组给予七味白术散汤剂进行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水进行灌胃,连续治疗6d.造模结束和治疗期间每天灌胃前进行小鼠肠道取材,分别测定小鼠肠道内容物、肠道黏膜前中后段蔗糖酶活性,观察治疗期间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造模结束后,小鼠的肠道内容物和肠道黏膜前中后段蔗糖酶活性与正常组比均下降明显(t=23.684,P<0.01).肠道内容物:治疗第1天,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蔗糖酶活性仍低于正常组(t=13.909,P<0.01),到治疗第3天,模型组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白术散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t=14.189,P<0.01).肠道黏膜前段和中段:治疗第1天,模型组和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正常组(t=19.274,P<0.01),治疗第3天,模型组和正常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远远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t=19.467,P<0.01).黏膜后段:治疗第1天,模型组和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