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6 | 下载24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胃和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组(TPN组)和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TPN组术后行标准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7d;EN组在手术后第1天(24h内)经鼻肠管或空肠造口管输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完全相同.记录术后并发症,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营养支持的总费用情况;于术前和术后第8天检测病人体重、上臂周经、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LC)计数、血浆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结果:两组病人无死亡、消化道瘘和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EN组肠动力恢复早于TPN组,节约营养支持费用(P<0.05);两种方法营养支持疗效相近,体重等6项基本营养指标手术前后和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早期EN的营养支持效果与TPN基本相同,具有方便和经济的优点.

作者:林惠忠;周东风;李宏;崔伟

来源: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3 年 6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6 | 下载:24
作者:
林惠忠;周东风;李宏;崔伟
来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3 年 6卷 2期
标签:
胃肿瘤·肠肿瘤·肠营养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胃和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组(TPN组)和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TPN组术后行标准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7d;EN组在手术后第1天(24h内)经鼻肠管或空肠造口管输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完全相同.记录术后并发症,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营养支持的总费用情况;于术前和术后第8天检测病人体重、上臂周经、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LC)计数、血浆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结果:两组病人无死亡、消化道瘘和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EN组肠动力恢复早于TPN组,节约营养支持费用(P<0.05);两种方法营养支持疗效相近,体重等6项基本营养指标手术前后和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早期EN的营养支持效果与TPN基本相同,具有方便和经济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