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4 | 下载1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BiPA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左心衰竭中的治疗作用以及AMI后心衰死亡患者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53例AMI并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BiPAP呼吸机组28例,常规吸氧组25例.入院后检测其血红蛋白(Hb)和血肌酐(Cr),并于1、2、3、5、7及10 d分别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心肌坏死标志物.包括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和部分神经内分泌指标,包括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I)、醛固m(ALD)、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治疗10d后测量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其疗效,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和相关性分析,并对死亡患者进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BiPAP呼吸机组有效20例,死亡8例,总有效率71.43

作者:徐焕萍;王旭;解学贵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年 20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4 | 下载:18
作者:
徐焕萍;王旭;解学贵
来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年 20卷 12期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神经内分泌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死亡率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BiPA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左心衰竭中的治疗作用以及AMI后心衰死亡患者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53例AMI并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BiPAP呼吸机组28例,常规吸氧组25例.入院后检测其血红蛋白(Hb)和血肌酐(Cr),并于1、2、3、5、7及10 d分别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心肌坏死标志物.包括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和部分神经内分泌指标,包括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I)、醛固m(ALD)、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治疗10d后测量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其疗效,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和相关性分析,并对死亡患者进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BiPAP呼吸机组有效20例,死亡8例,总有效率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