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6 | 下载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缬沙坦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20~2509),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和缬沙坦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行假球囊损伤手术给予正常饮食,余2组每只大鼠给予30万u/kg体重维生素D3右下肢肌肉注射后用球囊行动脉拉伤,在基础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基硫氧嘧啶、维生素D3粉剂(1.25×106u/kg饲料)、3%猪油等饲养.缬沙坦组同时给予缬沙坦30mg/kg体重,1次/d灌胃.喂养9周后空腹24h抽血并处死,检测血脂水平,自主动脉弓下约1cm处留取动脉组织1 cm用4%甲醛溶液固定,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斑块中AT1R和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 动脉硬化组均形成了典型的粥样斑块;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法表明:动脉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缬沙坦组比较,AT1R和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缬沙坦组MCP-1蛋白表达亦高于与正常对照组(P<0.05),而AT1R的表达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缬沙坦通过拮抗AT1R从而抑制了MCP-1表达起到抗AS的作用.

作者:王庆丽;赵慧颖;马小欣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年 21卷 3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6 | 下载:5
作者:
王庆丽;赵慧颖;马小欣
来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年 21卷 31期
标签:
缬沙坦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缬沙坦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20~2509),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和缬沙坦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行假球囊损伤手术给予正常饮食,余2组每只大鼠给予30万u/kg体重维生素D3右下肢肌肉注射后用球囊行动脉拉伤,在基础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基硫氧嘧啶、维生素D3粉剂(1.25×106u/kg饲料)、3%猪油等饲养.缬沙坦组同时给予缬沙坦30mg/kg体重,1次/d灌胃.喂养9周后空腹24h抽血并处死,检测血脂水平,自主动脉弓下约1cm处留取动脉组织1 cm用4%甲醛溶液固定,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斑块中AT1R和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 动脉硬化组均形成了典型的粥样斑块;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法表明:动脉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缬沙坦组比较,AT1R和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缬沙坦组MCP-1蛋白表达亦高于与正常对照组(P<0.05),而AT1R的表达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缬沙坦通过拮抗AT1R从而抑制了MCP-1表达起到抗AS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