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44 | 下载117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变位实验中眼震的参数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和产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98例BPPV患者,应用视频眼震电图记录变位实验诱发的眼震,分析比较后半规管BPPV(PC-BPPV)和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变位实验各头位眼震方向、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等参数特点.结果 BPPV患者398例,其中PC-BPPV 290例,占73.1%(290/398),271例诱发出向地、旋转、向上型眼震,平均潜伏期(26.36±18.70)s,眼震持续时间平均(10.88±8.89)s;HC-BPPV 103例,占25.8%(103/398),76例诱发出水平向地性眼震,平均潜伏期(0.67±0.68)s,眼震持续时间平均(25.34±20.12)s,24例HC-BPPV水平离地性眼震患者平均潜伏期(3.59±2.01)s,平均持续时间(52.30±40.21)s.与PC-BPPV相比,水平向地性HC-BBPV在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3和8.89,P=0.007和0.002);水平离地性HC-BPPV在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P=0.945),而在持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10,P=0.003).结论 在变位实验中,PC-BPPV眼震潜伏期长于向地性HC-BPPV,不一定长于水平性HC-BPPV,但持续时间短于所有类型HC-BPPV.

作者:周国庆;孔玉;高志强;张慧萍;朱祖福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 年 27卷 2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44 | 下载:117
作者:
周国庆;孔玉;高志强;张慧萍;朱祖福
来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 年 27卷 25期
标签:
眩晕 半规管 眼震,病理性 vertigo semicircular canal nystagmus,pathologic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变位实验中眼震的参数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和产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98例BPPV患者,应用视频眼震电图记录变位实验诱发的眼震,分析比较后半规管BPPV(PC-BPPV)和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变位实验各头位眼震方向、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等参数特点.结果 BPPV患者398例,其中PC-BPPV 290例,占73.1%(290/398),271例诱发出向地、旋转、向上型眼震,平均潜伏期(26.36±18.70)s,眼震持续时间平均(10.88±8.89)s;HC-BPPV 103例,占25.8%(103/398),76例诱发出水平向地性眼震,平均潜伏期(0.67±0.68)s,眼震持续时间平均(25.34±20.12)s,24例HC-BPPV水平离地性眼震患者平均潜伏期(3.59±2.01)s,平均持续时间(52.30±40.21)s.与PC-BPPV相比,水平向地性HC-BBPV在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3和8.89,P=0.007和0.002);水平离地性HC-BPPV在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P=0.945),而在持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10,P=0.003).结论 在变位实验中,PC-BPPV眼震潜伏期长于向地性HC-BPPV,不一定长于水平性HC-BPPV,但持续时间短于所有类型HC-BP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