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37 | 下载102

目的 报道1例原发性腹腔淋巴结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儿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加深对该病的理解,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方法 病例总结和文献综述.结果 患儿平素健康,无免疫力缺陷.因持续发热半月余伴腹痛、咳嗽、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入院.影像学发现腹腔多个淋巴结肿大,采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病情不能缓解,经验性给予抗真菌(氟康唑)治疗,症状好转.行腹腔镜下淋巴结活检术,病理检查证实为新型隐球菌性肉芽肿.继续抗真菌治疗,临床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 临床上出现持续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腹腔淋巴结肿大明显而中毒症状不重的患儿,在考虑可能存在恶性淋巴瘤、结核菌感染的同时,要高度警惕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可能并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而微创手术活检或针刺取材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这类疾病的可靠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珏;陈菲燕;肖燕;周东风;金润铭

来源: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2 年 17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37 | 下载:102
作者:
张珏;陈菲燕;肖燕;周东风;金润铭
来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2 年 17卷 2期
标签:
新型隐球菌 发热 腹腔淋巴结肿大 儿童
目的 报道1例原发性腹腔淋巴结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儿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加深对该病的理解,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方法 病例总结和文献综述.结果 患儿平素健康,无免疫力缺陷.因持续发热半月余伴腹痛、咳嗽、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入院.影像学发现腹腔多个淋巴结肿大,采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病情不能缓解,经验性给予抗真菌(氟康唑)治疗,症状好转.行腹腔镜下淋巴结活检术,病理检查证实为新型隐球菌性肉芽肿.继续抗真菌治疗,临床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 临床上出现持续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腹腔淋巴结肿大明显而中毒症状不重的患儿,在考虑可能存在恶性淋巴瘤、结核菌感染的同时,要高度警惕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可能并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而微创手术活检或针刺取材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这类疾病的可靠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