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9 | 下载79

目的:评价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56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直径为3~18(6.2±3.1)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5.0(2.3±1.0)mm.其中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19例伴轻度主动脉右冠瓣脱垂.先行左心室造影,通过VSD建立动静脉轨道,应用7~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封堵器.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3~20(6.4±3.0)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6.0(2.4±1.1)mm,其中86例患者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2 mm.391例伴膜部瘤形成.448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8

作者:张玉顺;李寰;代政学;王垒;张军;李军;王晓燕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5 年 20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9 | 下载:79
作者:
张玉顺;李寰;代政学;王垒;张军;李军;王晓燕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2005 年 20卷 1期
标签: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心导管插入术 封堵器
目的:评价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56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直径为3~18(6.2±3.1)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5.0(2.3±1.0)mm.其中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19例伴轻度主动脉右冠瓣脱垂.先行左心室造影,通过VSD建立动静脉轨道,应用7~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封堵器.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3~20(6.4±3.0)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6.0(2.4±1.1)mm,其中86例患者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2 mm.391例伴膜部瘤形成.448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8